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眄”字的读音问题

(2022-05-31 19:44:20)
分类: 教学日志

刘远

带领学生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当我读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句时,学生们立即纷纷出声纠正我说:“老师你读错了,是‘眄(miàn)庭柯以怡颜,不是‘眄(min)庭柯以怡颜”学生们的声音中透着些许兴奋。因为我平常总要求学生,学习新课第一时间一定要读准字音,尤其是学古诗文,更不能忽视读音问题。读错是要罚的。所以听到他们明显带有兴奋的纠错声,我知道,他们今天这分明是在“报复”我呢。

但是,对于学生们的纠错,我是怀疑的。“我怎么会读错呢?”我想。因为,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新课的第一时间一定要读准字音,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每次当我接触一篇从未上过的新课文时,我所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扫清文章里的文字障碍,而且是逐词逐句地梳理。即便是已经上过多次的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我也会将其中学生可能会忽视的生字词或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标注在课文内。《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经典课文,我已经上过多次了,而且课前我也是照例将易读错的字词的音给标注在课文内了的,所以我怎么会读错呢?

我这样想,但我还是停下了讲课。因为学生敢于大声质疑,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赶紧去找这原因。我看了一下课文下的注释,果然,在文下注释里,“眄”的读音被注为“miàn”。

“咦,怎么会这样?”我心想,“我分明记得‘眄’字是读作‘min’的啊!”可是,课文下的注释就在那里,印得很清晰,不会有错。但我也相信我的记忆不会有错。更主要的是,我对自己备新课时咬文嚼字的习惯是坚信的。这就奇怪了。

但是现在我没有时间去纠结这个问题,现在正在上课,要解决这个疑惑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查找资料,这就只能等到课后去做,所以我只得向学生们“认栽”。

下课后我急忙查找资料。我先找来了之前用的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翻到第26页。第26页文下注释赫然印着[眄(min)庭柯以怡颜]。“哈哈,看来我的记忆没错!”我得意地想。但是现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为什么要将“眄”字的读音改成“miàn”呢?按说,如果没有错误,就没有必要改。所以仅仅以版本不同为理由,还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于是我又找来了更多的资料。我先将手头现有的几本工具书打开查找了一番。首先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其第947页查到“眄”字,其后注音为“miàn又min”,并举例“眄视”;再翻到第944页,找到“眄”字,其后注音为“min ‘眄’miàn的又音”。其次翻开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字海》,在其第740页查到“眄”字,其后注音却只有一个“min”。接着我又拿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厚厚的《辞源》,可惜在《辞源》里竟没有查到这个“眄”字。

查完手边工具书没有解决问题,或说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我只好借助网络。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网络的,但是现在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果然,我在网上也没能找出明确而有力的说明,找到的依旧是些语焉不详的观点。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眄”是个多音字,课读作miàn又课读作min。如前所说,没有明确的错误,教材里的字词读音大可不必改读,也最好不要随意改读。如改读,是否可以在文下注释里注明多音情况或改读缘由?这个问题我还会继续寻找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