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反思
(2018-12-04 14:58:12)| 标签: 教育 |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反思
(一)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这里之所以制定这样以上教学目标是因为离子反应对于高一学生是一个较难的内容,且其在高考中使必考内容,始终贯穿高中阶段。而初中阶段并没有从离子角度探讨一个化学反应。所以我将“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作为本课的“重头戏”是正确的。在实际教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 
本堂课的新课讲授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离子反应的定义与特征;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以及书写步骤;三.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针对以上三个过程,我认为本堂课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的把握不够好。花的时间相对较少。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多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加深对书写步骤的理解。尤其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第二步---拆。学生刚接触可能不熟悉,应多练多讲。
而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时间上还可以把握的更好,比如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探讨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时可以放慢节奏,做到讲的更细,练的更多。
 
 
(三) 
本堂课在投影上设置了两个练习题,一个在探讨离子反应的意义过程中体现。另一个为了巩固离子方程式书写知识点而设置。两个练习题设置的难度合理,所处的教学过程恰当。
 
(四) 
教态方面:语言应精炼且抑扬顿挫。课前写详案并多次练习,注意语言的连贯性以及语气语调。
课堂节奏方面:整体把握时间,做到重难点突出,重难点部分多花时间。
课堂练习方面:讲解突出难点,突出学生疑难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