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粘振利
粘振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0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必读

(2022-03-30 17:01:29)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六、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七、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象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八、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
   “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九、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
   “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十、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启示教学的十个故事 (转)

    聂艳军 收集整理

故事一.心中有什么,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友情很深,但二人喜欢言语相讥,各不相让,经常是苏东坡占下风。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我看你像尊佛。”佛印说。苏东坡暗喜,随即就问佛印:“那你可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呢?”“像什么?”佛印问。“像一堆屎!”佛印语塞。苏东坡哈哈大笑。回家后,苏东坡面带笑容哼哼叽叽。苏小妹见状问道:“哥哥,什么事这么高兴呀?”苏东坡得意地说:“佛印这次总算栽在我手里了!”问明原委,苏小妹大叫道:“哥哥,这次你输的更惨了!”“为什么?”苏东坡急忙问。苏小妹说:“因为内心中有什么,外在就看到什么。心中有佛,看别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别人就是屎。”

客观现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一经各人心态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我们使用相同的教材,面对同样的学生,一经不同教师的教育实践后,便形成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故事二.杯满了,心空了

有一位学富五车的聪明书生去禅院学习佛法。已近半月,书生仍未能参悟佛法一二,总觉得与自己已有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以为是和尚不愿教他,于是便去质问和尚。

和尚笑着请他坐下,说:书生莫急,先饮杯茶。

于是和尚帮书生斟茶,直到茶杯水满溢出,和尚仍是在斟,似若未知。

书生急道:茶满了,茶满了。

和尚捋须微笑道:对呀,你已将你的大脑装满学问,已先入为主,又岂能容下佛法?

书生听罢,豁然开悟,心中一片明镜。

禅师斟茶满溢的简单举动让书生顿悟佛法。

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理念,不也应当先抛开先前的陈旧思想吗?

故事三.消极观念,消极论断

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可乐。大乌龟喝完自己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你去外面帮我拿一下可乐。”小乌龟刚走两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我出去后,要把我的可乐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同意了。1个小时过去了,大乌龟耐心等着……2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来……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是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可乐,怎么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大乌龟端起小乌龟的可乐,刚要喝,门砰然而开。“住手!”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乐!”“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3个小时了!”

这就是消极观念,消极论断,验证自我。

对待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我们也应摒弃消极观念,树立积极观念。消极观念,只能使我们两眼盯住学生的缺点,对学生失去信心;积极观念能让我们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学生能够成功。

故事四.梭鱼和跳蚤

大海里有一种梭鱼专爱吃小鱼。科学家做个实验,把梭鱼和小鱼同时放进一个玻璃水槽中,并在梭鱼和小鱼中间用一块透明的玻璃隔开。梭鱼看到小鱼后,立即出击,“砰”地碰到玻璃上;过一会儿梭鱼又看到小鱼,再次出击,又“砰”地碰壁。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家把梭鱼重新放回海里,发现这条梭鱼再看到小鱼时就躲起来。

科学家还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梭鱼躲小鱼,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梭鱼和跳蚤丧失了出击和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多次的失败体验使它们丧失出击的自信,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

故事五.纪晓岚舌战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虽然同朝为官,但性格品德大不相同,经常唇枪舌剑,明争暗斗。乾隆47年,纪晓岚任兵部侍郎(比尚书低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和珅为礼部尚书(教育部部长)。一天,两人应邀赴宴,不巧同坐一席。上菜时,下人不慎脚下打滑,将盘中的鸡腿掉在地上,这时窜出一条大黄狗,叼起鸡腿就跑。和珅见此良机,语带双关问道: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听出了弦外之音,答道:尾下垂者为狼,上竖(尚书)者是狗。众人大笑不已,和珅尴尬极了。这时,一个御史想讨好和珅,便插言:常言道,狗在天边吃屎,狼在天边吃肉,既然这畜牲吃肉,是狼(侍郎)是狗,不问也就知道了。纪晓岚一听这溜须拍马的话,便回应:不过狗吃东西,也没个准性,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吃屎不够还舔屁股呢。

纪晓岚能巧妙反击和珅,当然离不开其过人的才智,但仔细倾听却是少不了的。以对话为表征的师生交往同样离不开倾听。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任务就是仔细听学生的发言,并能很好地接上学生的话。

故事六.批评也是甜的

有个小女孩一心贪玩,居然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商场。小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着悄悄话,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当她上了二楼,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才发现小狗已经没地方藏,她挺着急,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保安,等待预料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仅没生气,还笑眯眯地看了看她,问:“啊!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轻轻回答:“它叫贝贝。”而那位叔叔也再次笑了笑,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既然来了也就不难为你了,离开时请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原来,批评也可以是甜的!保安能做到的,为人师者何以做不好?

故事七.“遇到和你爸爸年纪一样大的人,喊什么?”

爸爸告诉儿子:“以后见到比爸爸年纪大的男人管叫大爷,见到比爸爸年纪小的男人管叫叔叔。”儿子点头表示记住了,并从此以后逢人(爸爸单位的男同志)喊大爷、叔叔,小嘴很甜。

一天,爸爸单位的几位男同事捣笑。问孩童:“遇到比你爸爸年纪大的人,你喊什么?”

“大爷。”

“遇到比你爸爸年纪小的呢?”

“叔叔。”

“我和你爸爸一般大,你叫什么?”

孩童紧锁眉头,认真思考,而后恍然大悟:“叫你爸爸。”

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是不同的。我们每天都在强调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就不能假设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学生的思维方式;研究学生,就要走进儿童,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思考他们对相应的内容一般是怎样思考和认识的。

故事八.一则“征婚广告”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之前,生活贫苦,为求文章有价,一次他写完书稿后,在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广告称:“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几天之后,整个伦敦各书店中他的书全部告罄。

毛姆为自己设计的宣传广告可谓匠心独运。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是不是也应讲究一点教育智慧?

教育无痕。学生一旦觉察到被教育时,这种教育已经失败了。

故事九. “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

某日看电视里的《东方儿童》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误的(节目中还对回答错误者配有一种夸张的嘲笑声)。直到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予褒奖。当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花儿之所以有很多种颜色是因为花中有胡萝卜素云云……整个节目顿失童趣。

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孩子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故事十. “我不想上学了。”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经报道这样一个案例:

事情原本很平常: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叫明子,在去年中秋节那天,被班主任拉住红领巾猛拽了几下(因为她父亲在当天早上到学校投诉班主任乱收费),造成颈椎脱位,住院治疗十多天后才痊愈。

家长告到学校,学校敷衍搪塞;告到区教育局,倒是受到了重视,局方派出调查组,调查后得出结论:查无实据。家长悲愤之下,求助于媒体,引起几家新闻单位的关注,调查的调查,曝光的曝光。

形成舆论压力后,班主任以攻为守,以侵害名誉权将家长告上法庭。明子家长觉得简直岂有此理,提出反诉,要求班主任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及精神损失。法院审理判决班主任侵害事实成立,赔偿明子医药费1800元,精神损失费4000元。

事情到这里,应当说还是乏善可陈。震撼效应产生在水落石出、眼看要风平浪静之时。明子伤愈返校后,被全体同学孤立。更有甚者,班上同学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跟踪团”来监视她的行动。一个小男生还用刀子当面威胁明子,收到满意的效果后,旋即给班主任写了一份“喜报”。明子哭着告诉记者:“我不想上学了。”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与明子同班的二十几个孩子面对镜头,记者问他们,有没有看到老师拽明子的红领巾?这些孩子像统一训练过一样,齐声喊道:“没——有——!”

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小脸,相信每一个观众心里都会难以抑制地涌出厌恶和悲哀。

我们的学校究竟是在培养接班人,还是在给自己造就掘墓人?

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所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抽检公开训练学生说假?

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因为狭隘的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从小就学会投机取巧、见风使舵?

学会承受

教师必读

教师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