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彦皓(可信财商):人生需要被套牢

(2023-04-05 20:18:29)

人生需要被套牢

\丁彦皓-可信财商、珂芯资产

一、理论上我从一出生就捏了一手烂牌,后来就是没得选,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按照世俗的观点,我从一出生就捏了一手烂牌,出生在西北农村的残疾人家庭,还是个老大,极其尴尬

但是自记事起我就有三大优势,是其他人根本不具备的,最后直接改变了命运,即

1、相对我的人生诉求,当时的条件绝对是不堪一击,但是根本不影响发展的大势,能够确保基本的生计,对未来毫无透支

2、通常一般的烂牌与苛刻的条件,在我手里都能够打活

3、就是毫无腾挪的空间,彻底的被套牢了,也就没有别的惦记了,只能华山一条道,往前冲,最后量变到质量,产生了附加值

    我时常在想,如果当时不上大学,现在应该是个包工头、有几辆卡车、放高利贷、开小煤窑、经营一家小制造企业主,在农村应该有一院很大的宅子,兰州也应该有一套房子,花了十几万的彩礼,娶了个农村老婆,孩子至少生了两个

但是这种本应该属于我的生活对我而言绝对是人生的噩梦,不但根本不值一提,而且必须尽全力回避,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从读初一时起,就在外面读书,再没回去,西北的农村对我而言早已成为一个极其模糊的记忆,很多时候根本想不起来,主要本能不愿提及

后来在读书的过程中,村、乡、县、市、省会,三线、二线与一线城市,西部、中部以及东部,北方与南方都混过,啥人都见过

二、博士毕业前,通过小聪明些许改变了一点命运

2011年7月2日来上海读博士,就带了1200块钱、一箱子的衣服和一台老旧笔记本电脑

我记得很清楚,买了几个脸盆和日用品,当天就没钱了,在我来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想的根本不是如何把博士读好,而是怎么搞到第二天的吃饭钱

但是天生乐观,永远有希望是我这最大的优势,自然第二天的生计都难以保障时,肯定很快就能够找到一个搞钱的套路,日子总得过

第二天我借了几个同学的3万块钱,当时是个学生,也没银行给我贷款,只能通过奇瑞金融搞了一笔汽车金融贷款,妥妥的高利贷,弄了一辆市价6.8万的奇瑞E5

车不值钱,贴膜时被骗了,贴了个3800的膜,心疼了好几天,也就几千块钱,及时止损,只能认了

后来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买了套小房子,成了整个上海财大在读学生中,凭自身努力,在读书期间唯一有车有房的“财富阶层”

一度玩得很嗨,打高尔夫、喝红酒,泡妞,那时候还流行“说走就走的旅行”,开着我的奇瑞横穿过一次中国

读书那点事,对我而言只需正常学生一半的时间就能够轻轻应对,毫无挑战,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也就按期毕业了

其实,当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股市玩的很溜与文章写的还过得去,但我根本没意识,总觉得那是应该的,后来一度瞎折腾,浪费了两年时间

毕业后,我计划用两年时间做三件事,即

1、打两年工,至少知道打工是怎么回事

2、把金融圈体验一轮,对各项业务进行对比,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防错过附加值最高的领域

3、找个人结婚

现在想想,那两年犹如丧家犬,动辄被我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孙子折腾,极其狼狈,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当时是我自找没趣,其实那就是职场的常态,是我太天真了

刚毕业那两年,我在股市和房市混的风生水起,直接让我进入了中产,也找了自己职业的方向与后来的老婆,奠定了未来的人生

在学校混了几十年但就没上清华、北大,这是我最大遗憾,原因有三,即

1、想法多,脑子灵光,骨子里又极其自负,但是功力浅,镇不住,自然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乱七八糟的事上,精力分散,透支了学习,诸如早恋和赚钱

2、出生差,英语学的晚,后来也没刻意克服,一拖到底,最后拉了后腿

3、逻辑能力极强,但是记忆力却非常一般,当时年轻,不懂田忌赛马的逻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了根本不擅长的死记硬背上,忽视了发挥逻辑能力的比较优势,自然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优势竞争,肯定一地鸡毛、

三、做成一件事本就很难,必须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煎熬,持续面临失败,且需不停的升级,直至蜕变与涅槃

在我的人生中,记忆最深刻,也最痛苦的就是选择,平时的失误我都能够接受,但是大方向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想清楚,就怕进入思维死角,哪里没想到,一晃错过了人生的关键期

一旦想清楚,且确定要干,就必须死磕到底,直至弄出个结果,这或许是我另一个人生优势

读书时我对很多行业根本不了解,只知道去上海做金融,认了这个死理,现在看来,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不是最差的

当时有很多年,我对成功过程中的煎熬极与挫折极其痛苦,甚至一度非常沮丧

诸如,就是来上海这么点事,很多人一出生就是上海人,而我用了整整26年,尤其从2003年到2011年这八年间,败了好几轮,当时我都觉得活着没意思了,从海南离开时恋恋不舍

但就是因为一直没的选,再不爽也必须一条道走到黑,一轮接一轮的折腾,最后糊里糊涂产生了附加值,实现了既定的预期

其实,那段貌似黑暗的经历本就是人生的常态,做成一件事本就很难,必须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煎熬,持续面临失败,且需不停的升级,直至蜕变与涅槃,自然很痛苦,但是熬过之后就是甘甜

四、人生就两条,即选择与迭代,但受现实条件决定

现在我看一个年轻人有没有未来就四条,即

1、人品是不是正派与靠不靠谱,有没有责任心与契约精神,这个最关键,是根基,一旦缺失,则意味着将会很难立足

2、脑子是不是足够的清楚,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3、能不能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的坚持做一件事

4、对外界的悄无声息的变化是否足够的敏感,且能够不计代价的与时俱进

在我目前的认知看来,人生就两条,即

1、选择

2、迭代

    我见过很多年轻人,出生也不好,书也没读成,20多岁花重金娶了个与其门当户对的老婆,后来实在没路可走了,就跑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闯荡,经过万千苦难,最后还真混下来了,且日子过的非常好

但我也见过很多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大公司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就是混的一塌糊涂的,大龄未婚、无房、工作朝不保夕,也没啥过人的技能,唯有在大公司做着一份行政性的工作,通过卖时间赚点工资维持生计,且不可持续

之所以出现这一对比的关键是前期没混好,也没啥拿得出手的年轻人,只能硬上,还真做出了一点事

而那些起点比较高的,有了一定的资本与眼界开了之后,反而更懦弱了,只关注已有的存量,而对未来的增量刻意漠视,一晃过了人生最佳的时期,最后碌碌无为

五、现在打工已成为职业初期短暂的过渡阶段,而非永久,自谋出路已成为职业的最后的必然归宿

现在混一线城市最大的悖论就是通过打工已经很难立足了,即仅凭打工的收入根本应对不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教育与医疗,且不可持续

这就意味着,一线城市要想混的好,除了把工作范畴内的事做好外,还需提前构建自成一体的赚钱机制,且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升级与转型,即所谓的“创业”

而创业本就是个放弃存量,寻求增量的过程,通常都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煎熬,且不确定性极大

太多受过高等教育,且混迹大公司的“精英”最后都熬不过这一劫的关键是不愿主动放弃已有的存量,拥抱不确定性,另外安逸的时间长了,对外界天然就产生了恐惧感,没了职业升级、转型的勇气,只能陷入打工内卷的困境内,最后人生打折

但是现在打工已成为职业初期短暂的过渡阶段,而非永久,自谋出路已成为职业的最后的必然归宿

而那些起点本就很低,但脑子又灵光,又愿意吃苦的小年轻,从一开始就不入流,没有可依赖的资本,只能基于自身的努力寻求出路

结果从零做起,经过千难万险,最后构建了一套赚钱机制,收入增加与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六、剩男剩女的关键是过度关注存量的追求,而忽视了自我增量的创造,最后耽搁了自己

剩男剩女依然如此,之所以剩下,而未在合适的年纪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与生育的关键依然是盲目的自我高估,且刻意追求已有的存量,而忽视了未来自我打造的增量,最终耽搁了自己

其实,婚恋市场依然是个完全竞争的场所,极其公允,但是婚姻选择的有效期非常短暂,就那么几年,尤其是女性,一旦错过,甚至影响生育

而很多起点低,没有要价资本的小年轻,接受现实,很早不惜承担昂贵的彩礼,与一个与其相当的人结为夫妻,后来经过持续打拼,最后硬是混出了一份事业与组建了一个家庭

目前是中国最后一个依靠自我努力改变命运的时代,社会尚未完全固化,但是学业、创业与组建家庭本就是一个选择,且迭代的过程,必然要经历长期,且极其惨烈的煎熬

很多人后来留下人生遗憾的关键无非是没想到、不敢做、没熬住与走捷径

失败次数最多的一定是最成功那个人,清楚自己想要的,且不计艰辛的干到底,本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

当已有的存量太多时,顾忌丢失已有而牵绊新的选择,最终遏制了婚姻与事业的发展


丁彦皓(可信财商):人生需要被套牢

 

可信财商-所有评论都要对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丁彦皓 博士、博士后,专注资本市场,聚焦权益投资、资本运作、大宗期货、期权以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投资,关注国际关系、历史、哲学与宗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