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皓(可信财商):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产业升级转型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产业升级转型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文\丁彦皓-可信财商、珂芯资产
一、新冠疫情加速了欧美通货膨胀的爆发,最终迫使其实施大幅的货币收紧
这一轮国际格局重构的起点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从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仅以货币与债务的堆砌,虚构了一轮虚假繁荣,将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人为潜藏,延续至今直至爆发
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日韩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尤其特朗普为了连任,强迫美联储无底线货币宽松,甚至不惜向中低收入群体发钱与美联储直接入市拉股价
最终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货币又无底线投放的背景下,引发了美欧的恶性通胀,不得已美欧央行开启了新一轮的货币收紧政策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前主动人为引爆影子银行的债务危险与用行政性的方式遏制了货币推动的资产价格非理性繁荣,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至实体经济与高科技产业
通过多年的经济转型与危机释放,中国经济潜在的风险处于绝对可控的范畴内,发展的后劲更足,抗风的能力更强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以一段时间的经济暂停为代价强制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但是却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未为应对疫情而盲目货币宽松
但是新冠疫情的蔓延速度超出了欧美的预期与为了稳经济而匆忙推行无底线的货币宽松,不但让其深陷恶性通胀的困境中,也为中国蹭欧美货币宽松的红利留足了空间
基于此,无论是经济的现实困境,还是恶性通胀的冲击,美欧都必须实施大幅的货币宽松
二、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之际,全球各国为了抵制美联储货币收紧的财富收割,不得已抛弃美元的贸易结算,改用其本币结算
按照惯例,一旦美联储货币收紧,盘踞在全球的美元必然回流美国套取利差,导致其他国家出现债务兑付危机、资产价格暴跌,外汇储备见底以及汇率崩盘,美国主导的国际资本借此在全球大幅收割,缓解美国的经济困境
确实以往美国一家独大,未有任何国家有实力平衡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导致美联储通过货币收紧收割全球的算计屡试不爽
但是目前美国在全球的话语权远不及以往,尤其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让全球各国具备了在中美两国腾挪的空间,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之际,全球各国为了抵制美联储货币收紧的财富收割,不得已抛弃美元的贸易结算,改用其本币结算
这就意味着,即使美元枯竭,只要本国具有他国所需的产品、原材料、能源或者服务,就不至于陷入美元枯竭的困境,让美联储通过货币收紧收割全球的算计落空
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彻底的将俄罗斯推到了对立面,俄罗斯凭借其在全球能源与原材料出口国的地位,成为第一个旗帜鲜明抛弃美元的国家
尤其欧美对俄罗斯海外财产的无底线掠夺,在全球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欧美不完全相同、但又在贸易和金融上高度依赖于欧美的国家中形成了信用危机,担心欧美掌控的贸易与金融控制权对其构成安全威胁,从而主动改变金融格局
自此之后,中国、印度、沙特以及巴西等大国纷至沓来,使全球兴起了一轮去美元热潮
三、中美的国际主导权之争正在悄然无声的重构全球产业链、地缘政治以及国际贸易、金融的格局,自然美元的国际地位首当其冲
抛弃美元,选择本币结算最终导致当前全球的贸易与金融格局呈现两大对立的格局,即以美元为核心的欧美体系和正在强化本币地位的非欧美体系
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美、欧洲、澳洲、日韩、东盟以及印度正在形成更加紧密的商品、能源、技术以及金融供应链,且明确的对中俄形成孤立
中国断然不会坐以待毙,也在努力增强与东盟、俄罗斯、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巴西等南美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贸易与金融关系
尤其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两国的战略依存与贸易往来显著增强,2022年,中俄贸易同比增长29.3%,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俄罗斯也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美国从中东撤离,将战略中心着力在印太,试图携其传统盟友对中国形成战略围堵,而中国反其道而行之,瞬间填补中东在美国撤离后的影响力空白
且大力降低对北美与澳洲的大宗商品依赖,加大对俄罗斯、巴西、中亚以及蒙古的煤炭、原油以及粮食的进口
中美的国际主导权之争正在悄然无声的重构全球产业链、地缘政治以及国际贸易、金融的格局,自然美元的国际地位首当其冲,即欧美体系持续夯实美元的国际地位,但非欧美体系却在加速去美元化
四、这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中国已成为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这是人民币被国际社会所接纳的核心
美元国际地位下降的直接标志是美元正在从“石油美元”向“科技美元”演变
“石油美元”起源于1975年,美国政府与当时世界上最大产油国沙特达成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并得到了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使石油的结算成为稳定美元价值的基准
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石油美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美国页岩气革命促使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净出口国,美国对沙特及中东的依赖度大幅下降,外交战略开始“出”中东,重返亚太,围堵中国,在中东形成权力空白
这让中东与美国渐行渐远,却与中国越走越近,自然“石油美元”愈加名不其实,但却为人民币国际化留足了空间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对方愿意接受本币的关键是其能够在国际市场购买到所需的物品,这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中国已成为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是人民币被国际社会所接纳的核心
信用货币的主要价值来自于市场交换,谁能够交换更多商品,谁的价值就越高,价格也自然更稳定
一国货币如果能够在国际上交换石油、小麦等大宗商品或者高科技产品,那么其自然成为了硬通货
但是美国势力在撤出中东之后,却通过俄乌冲突整合了欧洲,扩大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夯实了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认同,拉拢日韩台构建芯片产业集群,推行印太战略以及加大与东盟的贸易融合,通过贸易、金融以及技术逐步构建一套“科技美元”
五、在美国弃“石油美元”,拥抱“科技美元”之际,中国却选择了“石油人民币”
“科技美元”的支柱是美国主导的欧美日韩体系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能够引领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美元成为先进技术的结算凭证
但是“科技美元”相对“石油美元”最大的缺陷是美国为了确保技术的领先性,必须对非欧美体系的国家实施技术制裁
这就意味着对于非欧美国家而言,即使拥有美元,也买不到包括芯片在内的顶级技术,从而导致中国、俄罗斯与巴西等国全力去美元化
“科技美元”相对自由贸易,无形中在欧美体系与非欧美体系间形成了绝对的割裂,但又必须融合的尴尬
欧美体系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必须借助非欧美体系国家的市场实施迭代升级,而非欧美体系国家为了产业安全,必须全力发展高科技体系,一旦技术突破必然要对欧美体系形成市场孤立,最终导致欧美高科技体系的迭代降速,甚至下降
在美国弃“石油美元”,拥抱“科技美元”之际,中国却选择了“石油人民币”
“石油人民币”成立的前提是石油出口国选择人民币结算后,能够通过持有的人民币购买到所需有价值的商品,而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品是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
2022年,中国进口沙特的原油占沙特总出口额的18.4%,沙特自中国的进口额占沙特总进口额的19.8%,位居第一,而美国仅为10.6%,也位居第一
中沙贸易规模远超美沙贸易是最终中沙选择用本币结算贸易进出口,而抛弃美元的关键
但是中国金融市场远不及美国的现实决定目前遏制人民币国际化最关键的是石油出口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未有对等的保值增值途径
大概率未来中央会在香港扩大国债的交易规模与完善香港的金融市场,使其成为贸易顺差国资金保值增值的市场
六、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关键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与东盟的本币交易陷入特里芬难题的困境,东盟通过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欧美赚取美元,导致美元过剩,而人民币不足
如果要想人民币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结算的货币,则意味着中国必须从东盟进口大量的商品、技术与基础设施,向其输出人民币,但是目前东盟实在没有中国所需的产品、原材料或能源,人民币在东盟的国际化陷入了困境
基于此,未来中国必然会加大在东盟的投资,借此向东盟注入人民币
而巴西则完全不同,中国向巴西出口工业品,同时大规模投资巴西的制造业、矿产、农业、基础设施,巴西向中国出口能源、矿产与粮食
自然中巴两国都有意愿扩大本国货币的国际支付金额,在双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或巴西雷亚尔结算
俄罗斯是去美元最彻底的国家,俄罗斯因与欧美能源和金融硬脱钩,强行推动石油贸易卢布结算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也成了中国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这是最终中俄贸易通过本币结算的关键
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目前中国产业技术依然落后于欧美体系,但是在传统领域中国具备后发优势,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域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在个别领域领先于美国
“科技美元”立足的关键就是欧美体系具有技术优势,一旦中国逐步取得技术突破,凭借中国庞大的内部市场,必然会将边际成本迭代至最低,相对欧美体系形成优势,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的关键
目前美元依然占了约60%的全球货币储备,美元在全球贸易的结算比重依然超过60%,美国的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以及在科技与军事等领域远远领先于中国
基于市场脉络,人民币要想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除了自身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外,就剩美国内部的矛盾失控,致使其内部矛盾极端化,透支国际影响力与国力,甚至彻底崩盘
但是,从目前的态势能够发现,显然中国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全面取代美国,主导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依然符合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可信财商-所有评论都要对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丁彦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