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55)廿年磨一剑
鹿泉答辩命运转,我终于晋升助研。
古云十年宝剑锋,我则廿年磨一剑。
155、廿年磨一剑
9月1日,我上班后见到了孙恩普研究员。他高兴地对我说:“魏院长对你的答辩大加赞扬,说你们单位那位女同志业务简直太熟练了。我说人家能写出苹果栽培技术300问的答案,还能被你的这几问给问住?”
孙恩普研究员还告诉我:那位博士评委也说,还从未见过哪一位国内果树专业的科研人员像杨每宁这样发表这么多的文章。她怎么还是个研究实习员?按照她的条件,评正研早就绰绰有余了。
孙恩普研究员最后说,这次农科院评助研的一共有27个人,专家小组评审我排名第五。他对我这次终于评上了助研表示由衷的祝贺。
参加1997年职称评定时,我已经在省级以上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了64篇文章,主编苹果栽培书籍一部;参编苹果生态书籍一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截止到2010年我退休为止,我已经在国内省级以上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技术性文章160多篇,我的业绩已经入编《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几十部国内科技名人辞书。
1997年,我终于评上了助理研究员。这个对于本科生来说唾手可得的职称,我却整整奋斗了20年才与其结缘。尽管如此,这仍是我命运多舛的人生中的一大幸运!算是苍天对我开眼了。
不久助理研究员聘任证书便发下来了,最后的审定日期就是1997年8月29日。为了这迟到的助研称谓,我奋斗了整整二十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我这是二十年磨一剑!这二十年个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我要衷心地感谢在我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日子里,给予我理解、关心和支持的善良的人们,是他们的理解、帮助和鼓励,才使我有勇气振作起精神,顽强地同逆境抗争。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一直都在困境中徘徊。下面我把大家的帮助简述一下:
1995年评职称要求参评人员必须是在1994年的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否则便没有参评资格。当时除了我,栽培室还有两个同志要评职称。栽培室副主任董温诚对大家说:“咱们要让今年参加评职称的同志都评上优秀,谁不评他们三个优秀,三滨地给!”就是他这貌似调侃的话,使大家达成了共识,让我们三个在年终考核时都获得了优秀,得到了参评资格。
1995年在果树所的中级评委会上,有两位研究员康保致和杨峥巍打分时把我排在了第一名。
1996年评职称需要有科研产品效益证明,当时我研制的提高果树坐果率的药肥花宝在河北省已经有一定的效益。我们单位一位1985年毕业的本科生小周主动要为我去他蹲点所在的县农林局开具花宝应用效益证明,河北蠡县的果农黄晓峰也亲自开具了花宝使用效益证明用挂号信给我寄来。
1996年,在果树所的中级评委会上,所里规定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而这个所里内定的人并不是我。这时章德明和孙恩普两位研究员为我伸张正义,使全体评委达成了共识,使我的申报材料上报到了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
1997年,在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我们所的孙恩普研究员担任果树专业评审小组的组长,他在评委会上给予我很高的评价。
最令我感动的是远在两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北方园艺》主编刘恩晨老师,为了帮助我和韩子辉评上助研,他把我们的文章提前两期刊出。当他得知我们的版面费是自费时,又主动减少了我们的版面费。为了使我免于精神崩溃,那几年他和他的妻子张艳老师多次写信鼓励、开导我,使我最终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在此,我衷心祝福这些善良的人们:好人一生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