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54)
一九九七八二九,我去鹿泉县答辩。
院长处长博士后,皆对我称赞满满。
154、去鹿泉答辩
1997年8月27日下午,我忽然接到人事科的通知,让我去石家庄地区的鹿泉县参加8月29日评助研的答辩。我的第一反应就感觉又是他们的花招,折腾了半天,路费、住宿费花了,最后还是榜上无名。我现在已经到了外文资料室,不在科研课题上了,评职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估计根本就不会有戏。
我说我不想去答辩,去了也是白跑一趟。栽培生理室的李姨和张姨,还有很多同志都说,这次你一定要去,说不定就能成。邻居李雅欣和梁虹颖也说,你统考英语都过关了,不去参加答辩这英语不是白考了吗?李雅欣甚至还说,“我敢打包票,你这次去答辩肯定能评上助研。”听她那口气,她似乎有先见之明。
既然大家都劝说我去试试,那我就去碰碰运气吧!8月28日早晨,我和另一位去参加答辩的女同志坐上了昌黎到石家庄北站的火车,到站后又乘坐去鹿泉县的公交车,晚上到达了鹿泉县,随后找了一家旅馆住下。
说实在话:当时我根本就没抱任何希望,只是抱着撞大运的态度。尽管评助研对于本科生易如反掌,参加工作满五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平步青云,可我是大专毕业生,就没那么幸运了。到1997年8月份,我参加科研工作已经20年零8个月,大专毕业也已经15年,但晋升助研对我来说仿佛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答辩在鹿泉县一家旅馆里进行,这家旅馆离我们住的旅馆不远,都在同一条街上。早晨我们吃过早饭以后,就到答辩的旅馆去报到。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农科院人事处长,就是那位50多岁的女同志,对我的态度出奇地好,一反1995年我去省农科院找职称时那副冷若冰霜的嘴脸,甚至都有恭维之嫌了。
一位年轻的男博士后还向人事处长打听:“谁是杨每宁?”
处长指了指我说:“这就是!”
自从1993年以来,我在国内省级以上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主编了《优种苹果高产栽培技术300问》,参编了《苹果生长环境与优质丰产调控技术》;入编了《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和《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等几十部科技文献丛书。尽管我在昌黎果树所毫无名气,并始终被禁锢在最底层,但是我在国内园艺界,却已经小有名气了。否则省农科院的博士后也不会打听我,人事处长也不会一反常态、满面春风。 这次答辩果树专业评审小组一共有三个人:省农科院的魏院长、昌黎果树所的孙恩普研究员,还有一位就是这位博士后,人事处长是负责记录的。
我们单位那位女同志先进去答辩,她答辩之后,就轮到我了。人事科长态度非常和蔼地喊我进去。魏院长向我提出了若干问题,我回答的非常流畅,简直就是超常发挥。我回答完院长的提问以后,人事处长说,你可以回去了。
下午我和那位女同志乘公交车赶赴石家庄北站,准备乘晚10点的客车回昌黎。没想到那趟车晚点了,我们凌晨4点钟才上了火车,下午三点多钟到达昌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