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湾记略》解读(之十二)
(2021-12-02 20:24:31)【篇十二】重修狮山福寿寺引
作者:胡钦墀
盖闻修福免灾,崇善获报,古今定理,寺观昭然。
满清乾隆末年,卢工槛泉前辈,缅狮山之挺秀,抚钟鼎而怀恩,像奉梓童,庙建峰顶,回元气,培文风,地无加焉,意良美矣。
不意年湮【1】代远,人杳风微,叹厥【2】成之大观,尽荒烟而蔓草,今有普度门斋士,刘至善,一尘不染,三昧【3】能通,改造居心,重修矢志,易寺名曰福善,会生等以磋商,窃谓未劫运逢,汉多醉梦,时世縻乱【4】,人乐捐输,大厦非一木所支,美裘必广集乃就,用是订同心而经始,布告十万,推首领以要终,馨香叠举,诸公苟【5】无珍惜,此事庶几【6】玉成,聚少为多,用无掣肘,砥风砺俗,矩自从心,行见庙貌峨巍,跻群生于净土,经文朝夕,游众庶于仙寰,善由人洪,福自天赐,募化营生之私不假,泥沙縻费之弊自除,营始而簿记胥【7】登,落成而贞珉【8】共勒,青天上质,白水下盟,祈君今日钱财,捐金破囊投白社,远 汝他年荫报,高车驷马盈朱门,功德无涯,感葆靡尽。
时
中华民国十三年阴历七月廿二日胡钦墀谨引
【1】湮yan:埋没
【2】厥jue:其,他的
【3】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4】縻mi:通糜或靡,糜乱,指乱得不可收拾;后文的靡费:指浪费
【5】美裘qiu:成语“集腋成裘”,制一件美丽的皮袍,虚聚集很多很多狐狸腋下的毛才能完成。
【6】苟:假如
【7】庶几:几乎
【8】胥xu:皆
【9】珉min:像玉的石头
意译释文:
大盖都听说过“修福免灾、崇善获报”的话,这是古今的定理。寺观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满清乾隆末年,卢公槛泉老前辈,怀着对狮子山的挺拔秀丽(的敬意),保护着钟鼎而心中有所怀想,供奉着梓童的塑像,在峰顶建了(文昌阁)庙宇,聚集元气,培植文风,虽土地没有增涨,但用意是美好的。
不料因年代逝去久远,加上这里人烟稀少,儒教风气微弱,感叹当年寺庙建成后的美好,如今却成了这副遍地荒烟漫草的模样。
现今有普度门斋士刘至善,一尘不染,三昧能通,欲改造心怀的某些念头,重新修练志向,于是,改寺名为“福善寺”,聚信徒来磋商,私下认为,劫运没有到来,男人多怀醉梦,时世靡乱,人们愿意捐貲和输(疏)财。
大厦不是一根木柱能够支撑的,美丽的皮袍必需聚集有很多的狐狸的腋毛才能制成。用这个道理订同心并重新开始(建寺),向四面八方布告,推选首领为结果,这是馨香层出的举动,大家假如珍惜,此事差不多能够成功。
聚少成多,用时就不会掣肘,砥风砺俗,规矩从自己内心(所定),出行可见庙宇面貌的葳峩,脚下的是一片净土,走出了众生,人们早晚吟颂经文,游客差不多如在仙境。
善由人洪,福自天赐,从人们的私财里募化营生(庙宇)不假,材料浪费的弊病会自行消除,凡经营过程中的花费从此要一一登记,竣工落成后要用像玉一样的石头铭刻碑文,靑天在上为质,白水在下为盟,征募大家今日的钱财,捐金破囊,把集来的资金投到白社(似佛教里的一个团体),在他年,还你一个福报。
高车驷马盈朱门,功德无涯,感葆靡尽。
时
中华民国十三年阴历七月二十二日胡钦墀谨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