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湾记略》解读(四)
(2021-11-13 12:50:32)《清水湾记略》解读(四)
译注者:周修高
【说明:略加注释,意译解读】
篇四《重修永兴桥序》
作者:沈祖彦
从来莫为之前,虽美弗【1】彰【2】,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余观清水湾之地,上接长鹤,下通荆澧,自元迄明,居斯土者,毫无所表记,余甚惜焉。
今逢国家隆盛,世历三纪,环山而居者数百户,择中而处者廿余家,以故摩肩来市之人,日以百余纪,惟市东一溪,水清而石险,不独车马有碍,即徒步亦堪虞【3】焉。
庚寅冬,刘君季康,悯【4】其苦而首唱之,许翁上挹,期有成而赞襄之,凿石成梁,歌荡平者阅五载矣,去年秋,大雨淋漓,连月不开,石桥颓圮【5】,季康翁长君伯华,与上挹公嗣君名魁,仰体先志,嘱序与余,余曰善夫,先志是承,卓然【6】名立,人生天地间,莫患于自图口食,身死而名遂淹,虽博施济众,矢意重修,而除道成梁,济人利物,皆可随力为之,亦顾其力行为何如耳。
况此善举也,善与人同,之二君苟【7】恃【8】此意以白之同人,当必欣然乐施相与有成,然亦勒之贞珉,俾千秋百世后履斯桥者,亦得指而数之曰,某亦唱,某也和,亦视夫本根不培,而无亦述其名矣,与没世不彰者,其相去为何邪,如至于福有攸归之说,予姑誌之以传不朽,是为序。
注释:
【1】弗fu:不
【2】彰:明显;显著
【3】虞yu:忧虑
【4】悯min:怜悯,同情
【5】颓圮tuipi,坍塌,毁坏
【6】卓然;卓越,非常优秀
【7】苟,假使,如果
【8】恃,依赖,倚仗
意译释文
自古以来,凡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事物,即使很美好,也不会给后代显示出来,即使事情做得很隆重,没文字记载,也不会流传下来。我看清水湾这个地方,向上连接长乐邑(五峰县)和鹤峰邑,向下通达到荆州和澧水,从元朝到明朝,居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作过记载,我很感到惋惜。
现在,遇到国家兴盛,历经了三个朝代,环围着山脚而居住的,有数百户之多,择坪中居住的有二十多户,因此,摩肩接踵到街上来的人,每天有一百多人,独街市东边有一条溪河,流水清澈,而岩石险危,不光车马行使不便,即使徒步行走也令人堪忧。
庚寅年冬天季,刘季康先生对人门过河不便生出怜悯之心,首先倡议修一座桥,许上挹先生也希望成功,并大力赞助,把錾凿的石块作桥梁,从开工到竣工历经五年,去年秋天,下了一场连阴雨,几个月天不放晴,石桥毁坏并坍塌了。刘季康先生(长君伯华),和上挹先生(嗣君名魁)承奉先前的立下的志向,叫我写这修桥的序文,我答应说:好。先前的立志修桥,报负卓越,应当刻字立名,人生于天地之间,不能患得患失于自图口食,这样,人死之后名字也就湮没(消失)了,即使广泛地施予,接济多数民众,(不如)决心重修石桥,除掉原先蹦塌的废石,让桥梁通畅,这样既有利于人们的行走,也便于物体的通过。人们可以随力而为,量力而行,如何!~
况且这个举动是行善的举动,行善和人的善良是同一的,两位先生(刘季康、许上挹)如果靠原先这个(重修)倡议告诉大家,人们应是同意的,因为只有大家共同出力,(重修石桥)才会成功。把这件大事用文字刻在贞洁的白石上,使千秋百代的人行走桥上,指着桥与碑文,说这桥是某某倡议修建,是某某帮助修建,因此看来,不培其根本,就无以把这件事说清楚,这件事与这些人就不可能留名,这就与湮没于世,无所彰显的过去,不可相提并论的。
至于福有所归的说法,我只是姑且地以此序留在这里,用作传世,以志不朽。这便是我作的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