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2022-08-16 13:41:36)
分类: 艺海拾贝(说课稿)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第2课。张东辉词、敖昌群曲、阿昌编合唱。F大调、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合唱,演唱速度和情绪是稍慢的、深情地。歌曲通过以孩子的口吻诉说妈妈对孩子的关怀和保护,树立起妈妈坚韧又温柔的形象,孩子通过格桑拉祝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以及对伟大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如下几点:

目标1: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圆润的、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蕴含的情绪。

目标2: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表现、合作等形式学唱歌曲。

目标3:指导学生掌握双声部合唱。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演唱领域的要求和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我将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圆润的、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蕴含的情绪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音乐学习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掌握双声部合唱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几年的音乐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中也学过许多合唱作品,而本首作品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演唱难度适中,因此,本堂课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我将根据新课标中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运用教师范唱法、创设情景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受、表现、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歌曲中情绪,感受伟大的母爱,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下面,我将与各位老师重点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活动我将遵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原则完成如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首先,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藏族歌曲的状态,我会为学生唱一段《北京的金山上》前奏,并提问学生,这首歌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大家能说出是哪个民族的吗?有的学生迅速答到是《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歌曲。此时我会充分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继续问到,大家对藏族了解多少?藏族有哪些特色文化和事物?学生们纷纷回答,西藏的布达拉宫,藏族的宗教文化,藏族人民喜爱青稞酒、酥油茶等等,当有学生说到藏族人民向长辈、客人等献哈达的礼仪时,我会趁势带着学生一起学习献哈达的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哼唱低声部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献哈达动作结构与旋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充分体会到旋律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此时,我会出示低声部旋律,让学生跟着钢琴视唱一遍,演唱时,要求学生身体坐直、口腔打开、面带微笑。唱完后,找一找一共唱了哪几个音,学生很快找出321653,我会将32163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我的指示学唱对应的旋律,而我补充其他旋律。随后,我会带领学生演唱低声部的完整旋律,有的学生唱到最后一句25时,音准把握不足,我会通过范唱,钢琴模唱,科尔文手势等进行解决。此时,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低声部旋律,我会出示歌词,将格桑拉三个字标红,并提问学生,格桑拉是什么意思?由此让学生带着满满求知欲进入今天的课题《妈妈格桑拉》。

环节二:学唱歌曲,击破难点

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路,自觉进行联想,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格桑拉的含义。我会出示完整的歌词,由学生联系整部作品歌词来感受格桑拉可能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格桑拉像是在赞美妈妈,有的学生说尊敬,关爱妈妈的意思,对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领会理解作品,我会给予充分肯定。随后,我会向学生介绍,格桑在藏语中有幸福、美好时光的意思,拉没有具体含义,妈妈格桑拉可以理解为,对妈妈的美好祝福与祝愿,希望妈妈幸福、吉祥。

此时,学生对于整首歌的情绪和寓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会让学生再次演唱低声部感受妈妈格桑拉的深情祝愿,同时我唱出高声部,让学生体会高声部加入后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表示歌曲更加饱满更加深情了。此时,我趁势出示高声部曲谱,弹奏钢琴带领学生视唱高声部旋律,由于高声部旋律更加抒情以娓娓道来,学生很快就熟悉了高声部旋律,我会代入歌词,由学生自学高声部演唱,演唱中,发现学生在最后一句“是童话”音准把握不足,我会通过范唱,钢琴带唱等方式纠正问题。

学生已掌握高低声部的演唱,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双声部的合作演唱我会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来强化,比如我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随后我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最后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配合完成双声部演唱,配合过程中,要求低声部的学生加入献哈达的动作进行表现。

三、 完整聆听,深入感悟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我会培养学生的艺术听觉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将带领学生完整聆听与感受歌曲。第一遍完整聆听时,我会要求学生聆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学生不难听出,这首作品演唱速度是稍慢的,情绪是深情地。第二遍完整聆听时,我会要求学生听歌曲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采取什么演唱形式。学生很快能够回答到,两个乐段,第一个乐段为齐唱,第二个为合唱。我会趁势追问,大家觉得两个乐段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在经过讨论和总结后可以发现,第二乐段比第一乐段音域更高,情绪表达更加深情。对此,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聆听第三遍的时,我会要求学生听到熟悉旋律时跟着轻声哼唱,再次体会歌曲的深情祝愿。随后,我会出示第一乐段曲谱并范唱,让学生边听边划,感受第一乐段中那些字眼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眷恋和爱,学生不难发现趴在肩上、倚在怀里、牵着手、听着歌这些词都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无限眷恋。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发现前三个乐句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后不难发现,每个乐句的前半句都是一样的,都是6123,此时,我趁势介绍,6123引用了另一首藏族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的素材。为了让学生感受藏族歌曲的特点,我会与学生采取接唱的方式,学生唱前半句6123,我唱后半句旋律。随后弹奏钢琴,进行整体旋律教唱,有的学生唱到63,26时,低音演唱不准,我会通过范唱的方式,提示学生气息支撑要充足。经过学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演唱,我仍旧会引导学生代入歌词进行自学,并从旁纠正细节问题,比如示范、教唱最后一句,解决节奏密集、音符多,学生演唱困难的问题。

此时,学生已经完整学会了整首歌曲,我会要求学生完整合作演唱,提示学生联想到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代入饱满深情地情绪,在合唱低声部时,学生依旧通过献哈达的动作来丰富整体表现。

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了强化今日学习的情感主题,让学生深切感受母爱的伟大,我会播放一些学生以往学习和欣赏过的作品,比如《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母亲教我的歌》等等,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特别令自己印象深刻和感动的事。最后,我会用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课:“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是坚强的、细腻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可以体会到,母爱有很多面,妈妈严厉的指责、温柔的安慰、贴心的照料都是妈妈对自己深沉的爱。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即便与妈妈发生矛盾,也要用合适的方式去化解,多和妈妈沟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多理解、关心、呵护妈妈,希望大家能够永远怀着感恩之心,永远爱自己的母亲!”

以上就是我对本堂课的初步构想,谢谢各位老师的认真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