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回家》教案

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
音乐欣赏《回家》教案
一、作品分析
《回家》是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凯丽金(Kenny.G)创作的一首高音直管萨克斯独奏曲,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
乐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短小的引子后,平稳的旋律平静地流淌而出:
乐句反复一次之后,旋律提高五度作自由模进,并加以发展,音调时起时伏,表现了感情的涌动:
第一部分重复一次后进入第二部分。这是根据第一部分主题音调而展开的华彩乐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画了游子的种种心情。也许是诉说背井离乡的凄苦,也许是倾吐与亲人相聚的喜悦。第三部分有变化地再现第一部分音乐,末尾停留在一个长音高音 “5”上,给人以余音袅袅、亲情依依之感。最后的尾声用主题的第一乐句为素材,多次重复,结束了 “回家”的旅程。
二、教学目标
1.聆听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能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2通过教学活动,充分地感受乐曲,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
3.认识萨克斯管,了解其音色特点和常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聆听感受乐曲,了解萨克斯管音色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乐器,你们认识吗?
师:没错,是萨克斯,但是在萨克斯家族中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萨克斯,下面请大家听老师吹奏两段相同的旋律,通过辨别音色的不同,你能猜出他们俩是哪种萨克斯吗?
1.教师用高音、中音分别吹奏两段相同旋律
师:听完老师的吹奏,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分别是高音、中音萨克斯(PPT出示图片对应连线)
音色柔和清脆、明亮的这种属于直管高音萨克斯,音色较浑厚、圆润的这种属于中音萨克斯。接下来,我要考一考大家,仔细聆听老师吹奏的旋律,辨认是由高高音萨克斯吹奏的还是中音萨克斯吹奏的。(用高音萨克斯吹奏回家主题旋律)
师:(多媒体播放回家音频主题旋律)同学们听出来了它是哪一种萨克斯吗?
师:对的,是高音萨克斯,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PPT出示乐谱)
师:你们是不是和老师一样感觉乐曲舒服放松、悠长,那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吗?在哪听到过呢?
师:有同学说啊,在商场快要结束营业时、学校放学时、公交车到达终点站时听到过这首乐曲的旋律。(PPT出示相关图片)那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师:对的,这首乐曲有着一个非常温馨的名字,叫做《回家》是(由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凯丽金(Kenny.G)创作的)一首高音直管萨克斯独奏曲,全曲共有A B A1三段,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来仔细分段聆听这首作品。出示ppt
(三) 聆听感受
1.聆听第一部分
师:首先我们聆听A段,边听边想这段旋律有怎样的变化?
师:(播放第一段旋律,)
生:
师:同学们一定能够感受到这段旋律的音区变高了,音调也由平静转变为时起时伏,那是怎样的音乐要素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呢?请跟着我的吹奏,边唱边画旋律线(教师用萨克斯吹奏旋律,并用PPT出示这段旋律的旋律谱),第一部分用“呜”来模唱,第二部分用“la”来模唱,(唱两遍)(在演唱时老师要讲解切分和延音)同学们感受到了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吗?原来啊这一段的旋律之所以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它的音区变高了,且做了完全与变化重复,那么它带给你怎样的情感呢?
有学生说带给他一种思乡眷恋之情,没错,其实在A段的旋律上已经表现出了思乡思家这种情绪上的波动,近乡情更怯。
2.
师:下面让我们继续聆听B段,听听它与A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曲家是如何表现的?(聆听B段)
师:听出来了吗?是不是更加激动,热烈。(PPT出示B段乐谱)
那B段的旋律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使情绪听起来更加激动的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画一画(画图形普)原来
师:没错,还有架子鼓,同学们能模仿架子鼓的声音吗?我们一起先跟着音频来试一试(PPT播放架子音频)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跟随音频模仿架子鼓声配合我一起来完成第二段的部分旋律!(PPT播放架子鼓节奏学生跟着模仿)
3.
师:跟随着回家的脚步,我们进入到第三段的聆听,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旋律,它和哪一段最相似呢?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是不是和A段相似,这是乐曲的最后一段,变化再现了第一段音乐,乐曲最后最后的尾声用主题的第一乐句为素材,多次重复,仿佛已结束回家的路程。
给人以余音袅袅、亲情依依之感。
师:那这段旋律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师: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通过聆听感受到了乐曲所描绘的是一幅与家人团聚时温馨的画面,和对家的无限遐想与无比怀念的心情。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凯利金演奏的《回家》视频。
(四)小结
师: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今天的我们生活幸福安宁,是因为我们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你们,要勤奋学习,努力上进,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