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怎样评出来的?

(2022-10-08 15:51:32)
标签:

基础教育成果奖

分类: 学习情况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怎样评出来的?(本部分摘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报告)   四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没有这四十年教育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国教育。当下,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世界中上国家的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两条路推进:一条是以调整管理为主,解决校园资源的问题,以资源扩展来满足不断提升的基础教育普及水平;一条是通过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的教学成果评奖,各地申报和最后获得肯定的获奖成果,可以说都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都是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要着力点而取得的改革成果。   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是在2014年,四年一届,2018年是第二届。这个奖由政府组织,是国家基础教育领域内有关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准。受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学会组织评审工作,这两届都组织得很成功。   总体情况是这样:报送的成果经过筛查以后,进入网络评审的总数是1382项,其中包括新参加的港澳地区的10项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评奖的分类要求,所有报送的成果分成38组进行网评,网评由760名专家各自作出评审,独立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由系统自动统计平均成绩,最后生成网评结果。网评入围以后,有563项成果会进入会议评审。会议评审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101名专家参加,其中高校专家51人,教学和科研及教育管理单位专家36人,中小学幼儿园专家14人。   在会议评审过程中,我们将所报送的成果分为14个组。经过各个组的评审之后,由评审委员会合议,投票表决。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奖2项,一等奖拟授奖50项,二等奖拟授奖400项,一共是452个拟授奖项。   第二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入围会议评审的有563项,入围率达到40.7%。会议评审后,产生获奖成果共452项,总获奖率为32.7%。    首先,按照学科类别和学段来分析。    第二届成果奖的类别所包含的面是很广的,总共有21个类别,各类成果中获奖成果比例最高的是地理学科和科学学科。按学段来分析,这次分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特教以及其他跨学段类型的成果。在申报的成果中,各个学段比例最高的是小学和其他类,其次是高中;在获奖成果中,其他类最高,第二是小学,第三是高中。这也符合我们的设想,相对来说,初中和学前在教学的研究、教学成果的取得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学前,其内涵建设还有待提高。     其次,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的性质来分析。    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的性质来分析。中小学、幼儿园所申报的成果占所有成果申报数量的70%,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占30%;中小学、幼儿园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数的55.7%。    再其次,按照地区来分析。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建设兵团,加上港澳台总共是34个单位参加评审。获奖成果地区分布不均衡,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这12个省的获奖数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    最后,按成果的研发和实践检验的时间来分析。获奖的成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不是现炒现卖就能取得的成就。申报成果中研发、实践检验时间在6至10年间的比例最高,占51.9%,获奖占比最高,为48.1%,获奖成果第二第三的分别为实践检验周期11至15年及16至19年,研发实践周期在20年以上的成果申报数虽然比较少,仅占5.07%,但是获奖占比却高达9.73%。而短周期成果,例如五年以下的申报成果占15.48%,获奖占比为5.97%,获奖情况与研发周期呈正相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