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值日生》

(2018-10-22 16:29:05)
标签:

文化

分类: 活动案例

 案例(大班):

  “老师我可以玩玩具吗?”大班的孩子在离园的时候就是喜欢玩玩具,和同伴一起。而且家长来了,他们也不愿意马上离开,特别是两个好朋友那更要在一起玩很久,最后是老师关灯、家长催促了才离开的,别的孩子看到了也留得晚了。其实一段时间我很困惑,如何将这样的情况改善过来呢?后来我发现了我们大班的孩子特别有任务意识,对于给他的一个任务他总是非常愿意完成,而且有了强烈的竞争的意识。所以我就要求每个孩子能够在家长还没有来接的时候,就找找“教室的茬”,哪里还有比较乱的地方,大家来整理,比较一下哪个地方在整理得比较干净。

  分析:

  对于大班的幼儿年龄特点来说,是幼小衔接的阶段,对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在离园的时间段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指导。大班幼儿对于同伴和幼儿园环境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喜欢在幼儿园中的环境进行游戏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所以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把这变换一个思路就成为幼儿一个自我服务、相互良性竞争的小平台。这样让孩子同样在一个环境中既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取放的习惯,同样也可以将大班幼儿的特点进行很好的诠释。 

  由此可见,在离园这一环节中隐含着幼儿生活技能的掌握、生活习惯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实离园活动作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向家长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那孩子们经过一天的游戏、生活、学习后,竭力寻找一个放松自我的机会,因此在下午等待家长来接的过程中,显得比较兴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既自主又有序地进行离园活动。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1. 家园的互动: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书写、交往以及注意力等的内容,给予一些幼小衔接的建议和指导,探讨关于幼儿习惯、能力的问题。 

  2. 教师的指导:活动了一天的教室总是有些凌乱。组织幼儿适当的劳动,既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又愿意为大家集体做事。比如:教室中各种区域的材料,虽然孩子每次玩完后都会物归原处,但难免会有一些凌乱或材料收拾的不整齐,因此,下午离园的时间把孩子分成几个组,分别来整理各个活动区,一点一点的整理每种活动材料,有坏了的或旧了的就休整好或仍掉,整理好后,孩子们就可以在自己整理的活动区玩一会儿。因为,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好的,所以他们再玩各种材料的时候就会很小心、很仔细。

   3. 离园的游戏:结合主题活动或当天的教育活动来开展进行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活动后的延伸活动,白天进行了一个语言活动或游戏,在离园时可以请幼儿做“组织者”,就可以让幼儿根据当日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相应的幼儿园生活以及对于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同时符合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