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成员学习“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标准解读”讲座系列心得

(2022-08-16 15:51:05)
分类: 学习分享

2022530日至65日,由全国名师工作室百家讲坛承办的“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系列实践研修”在线上发布,解读专家团队有史宁中教授、魏续臻教授等知名专家。为了明确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方向,把握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化解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领衔人戴美蓉名师的指导之下认真学习了这次具有非凡意义的讲座,并且每一位成员通过学习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篇王辉老师的心得。

                课改,让数学生活化

                                      四川省彭州中学  王辉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而在《2022版的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学课程的性质中也提到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在《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理念中也提到了:数学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中的十个数学核心素养词里面“模型数学、数据分析”涉及到了数学的应用。根据《新课标》及受现阶段社会大力发展经济的现实,在保证完成义务教育教材教学的同时,必需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尤其在实验教材中,对于数学经济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更为突出表现,现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就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虽然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眼高手底”和“高分低能”往是这样造成。在以初中生为对象,对数学与科学两学科进行了比较测验及问卷调查,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

1)发展不均衡我国学生的数学测验取得第一名,但总成绩发展不均衡。试卷包含五个方面数学与计算代数式图形几何测量统计。我们的学生在数、式、几何三方面确确实实得分第一,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测量方面失分最多,统计方面在十几个国家里排倒数第五。

2)用时间做代价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是,我国学生用于学习数学的课内时间每周是307分钟,而国际上平均是217分钟。课外学习时间有5个调查分支(每周)1时以下,12小时,23小时,34小时,4小时以上。结果是中国学生37%选择的是4小时以上,大多数国家的同龄学生选择的是1小时以下。我们学生的好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用时间做代价换取的。时间就是生命,说得极端一点,学生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一个所谓的数学好成绩。

3)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远远不够在这个调查中,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问题分4个分支你是否愿意上数学课你是否愿意接触数学老师你是否愿意读数学书或与数学有关的书你是否愿意和同学交流与数学有关的话题。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中国学生虽然数学第一,但跟西方国家相比,正好出现一个剪刀差成绩是好的,但积极态度不如西方国家西方国家成绩是中下的,但他们喜欢数学。面对以上结论,我们在庆幸学生“双基”扎实的同时,不得不引起注意,我们的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确实不如人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远远不够,令人担忧。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生活

对于《新课标》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身边以外的世界也越来越关注。《新课标》中也提到了“数学教学活动提倡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是认识、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语言。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风格的情境素材。真实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情景的多样化,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创设并引入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生活中怎样应用数学的意识。案例一八年级上第三章《3.1确定位置》入手的课堂引入环节,从当前热门话题太空探索入手,介绍了我国的北斗系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种乐趣,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开展数学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想方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体验。案例二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各预先制作正方体,在课堂学生亲身体验展开成平面和折叠成盒,现场实践操作,通过活动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相连。通过本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案例三让学生自己用几何图形设计校徽。通过诸如此类活动,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历自身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数学活动中寻找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四、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做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当前数学教育家提倡一个重要观点——做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激趣,“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案例四讲七年级(上册)第六章《§6.3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自己组织收集、统计、处理数据,并根据结果,组织学生观看球赛。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五、关注数学生活,促进数学学科育人

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心以及相互尊重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享受到终身做人的教育,即德育教育等。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应通过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而体现数学的价值。案例七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此知识的同时,通过数学学习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又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改的理念价值。

文字:王辉

编辑:吴勇     罗洁

审核:戴美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