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成员学习“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标准解读”讲座系列心得

(2022-07-28 17:31:25)
分类: 学习分享

   2022年5月30日至6月5日,由全国名师工作室百家讲坛承办的“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系列实践研修”在线上发布,解读专家团队有史宁中教授、魏续臻教授等知名专家。为了明确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方向,把握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化解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领衔人戴美蓉名师的指导之下认真学习了这次具有非凡意义的讲座,并且每一位成员通过学习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周仲琦老师的心得。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彭州市北城中学  周仲琦

     6月份,由全国名师工作室承办的“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系列实践研训”活动,我认真参与了培训活动。活动中,我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新课标深入浅出的解读,再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增了部分适应新时代的知识内容,也删除了部分陈旧和繁难的内容。

  二、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三、结果和过程目标使用了新的术语表述。

  四、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一些新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和知识形成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2、教师要力求营造探究与交流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都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肯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建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深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六、加强对“四基”和“双基”区别的认识

  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传授和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力的培养,过去我们把学习的内容简单化了,只剩下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准确把握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特点,积极的用新课标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着眼长远,从学习的未来发展出发,做一个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