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川梦回原创小说随笔
秦川梦回原创小说随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60
  • 关注人气:1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2022-10-13 18:38:07)
标签:

历史

分类: 随笔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无意中见到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1872年在湖北巴东拍摄的几张照片,不禁愕然。

其中两张是江边的小煤窑,两张是山民在江边加工蜂窝煤的工场。那模具像个小蒸笼,却已非常接近现代手工制作蜂窝煤的工具。可惜没拍下做出孔洞的工序,但见他们把装满湿煤粉的“蒸笼”五六个摞做一串,便猜出那做法了:用铁条从上直捅到下,一次便可在五六块煤坯上穿出个洞。照片里这一百五十年前蜂窝煤的外观、大小,晾干时的摆法,都与现在的没什么两样。

蜂窝煤的历史,能查到有1926年(大正15年)日本“家庭現在逐漸开始用這种帶有蓮花状的孔的圆柱形练炭,取代了原先使用的豆炭。”

“练炭”就是日语的“蜂窝煤”,它取代的“豆炭”是日语的“煤球”。

又有:“大正末年山崎正照发明了自动成型机,日本开始工业化生产蜂窝煤。”

由此可见,工业化生产蜂窝煤是在日本大正时代。至于手工制作始于那年,目前还说不清。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国产蜂窝煤的记载,一是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德州一家煤栈的炊事员王月山,在摊煤饼时给煤饼上做出几个小洞,有人便将其视为蜂窝煤的雏形。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勉强。二是1950101日,郭文德家庭工业社生产郭文德研制出的蜂窝状大煤球。以后又有了北师大老焱若教授发明的蜂窝煤自动压制机。

1932125日《中央日报》有个“文化燃料”的广告,从图片看,这个“文化燃料”就是蜂窝煤。比郭文德研制的“蜂窝状大煤球”又早了18年。

然则不论大正十五年的日本,民初的王月山,还是1950年的郭文德,都远在汤姆森 1872年(即中国的同治十二年、日本的明治五年)在巴东拍到蜂窝煤工场之后,差着半个多世纪。

我曾猜想会不会是常驻宜昌的日本商社向当地山民订制的。但直到1871年中日签订《修好条约及通商章程》后,长江沿线才逐次对日开埠。18995月,大阪商船会社才在宜昌开设了机构。故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只能怀疑汤姆森当年在巴东拍下的不是蜂窝煤,只是种酷似蜂窝煤的牢什子,并且像得不是一点点。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头一回见到蜂窝煤,当时就为它立意之巧妙,制作之简单,使用之便捷、干净,燃烧之易控惊艳不已。

我对历史文献有种“将信将疑”的态度,以为前人在编撰它们时难免带着目的、偏见。今人带着各自的目的、偏见理解、还原的历史就更难教我尽信了。

深信不疑的只剩我的亲历:我知道在五十年代,即便教授家做饭也得拉风箱烧火,烧的是烟煤末子。冬季取暖才用炉子,烧的是无烟煤,呼曰“刚炭”。“刚炭”被煤球取代的时候,做饭、取暖都用同一个炉子了,燃料也变成各家自己用末子煤掺黄土和出的煤饼。这种一百年前就已投入量产,既省煤又干净好用的蜂窝煤直到六十年代末才进入百姓生活,不知何以恁难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丈八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