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2020-08-20 17:37:52)
分类: 集体备课2019(2)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数学   年级

 

活动主题

复式统计表

 

主持人

 

叶秉正

 

活动时间

 

2020年 4 月 27 日   

 

主讲人

 

陈凯丽

活动地点

4楼小会议室

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

参加者

 

宋立显,任新姿,叶秉正,陈凯丽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更大,结构更复杂。

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能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学会填写单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学生还要学会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的区别,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体备课个案设计表

学科

年级

数学学科年级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设计者

陈凯丽

活动时间

2020年  4  月 2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解包含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能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将数据填写到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中。

2.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一、课前调查统计

课前统计:白石小学最近两次明眸皓齿工程,学生近视人数情况。

               白石小学9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白石小学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二、探究新知

1、对比分析

1)初读统计表

师:你拿到的表格是什么?谁能站起来读一读你的标题?

预设:白石小学9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白石小学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较这两张表格,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统计的都是三年级(1)班到三(4)班的近视人数情况

不同点:统计的是不同时间的调查情况。

小结:这两张图统计的班级是一样的,不同点是统计的时间不同。

(班级一样,时间不同)

2)再读统计表

师:三(1)班9月份近视人数比11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三(4)班9月份近视人数与11月份近视人数,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得到信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从同桌那里得到信息。

师:两个表格进行比较方便吗?不方便,我们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将两张统计表合在一起。

师:动手画一画,请你设计一个新的表格,并写上标题。

2、动手操作,逐步完善

(1)动手制作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2)学生汇报,对比分析师:对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建议?

师:11月份的班级省略了,那为什么可以省略?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人数要不同。

师:仔细观察修正过的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班级这一栏,横着看是班级,竖着看却是人数,所以填班级不合适。

师:说明班级这一栏,我们需要再好好设计一下。

课件演示:

师:我们将班级这一栏再分割一下,现在你觉得班级放在哪里更合适?

表示的是哪些班级?

师:那空着的这两栏,谁能帮老师填一下

师: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逐步补充,横栏班级、中间人数、纵栏月份)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班级

月   人数

份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9月份人数

 

 

 

 

11月份人数

 

 

 

 

 

(3)完善统计表

师:为了使我们统计的总数一目了然,还可以在这张统计表中添加“合计”栏。

课件演示: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班级

月   人数

份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合计

9月份人数

 

 

 

 

 

11月份人数

 

 

 

 

 

师:你能给这个统计表起个名字吗?

(板书:复试统计表)

3、分析比较,预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再来比较9月份与11月份学生近视人数。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与建议?

纵向:近视人数越来越少。预测下一次近视人数。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班级

月   人数

份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合计

9月份人数

 

 

 

 

 

11月份人数

 

 

 

 

 

12月份人数

 

 

 

 

 

师:造成视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学会保护眼睛,分析数据背后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

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集体备课定稿(含反思)

学科

年级

数学年级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设计者

陈凯丽

活动时间

2020年 4月  3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解包含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能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将数据填写到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中。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调查统计

课前统计:三年级学生近视人数情况。制作成两个单式统计表,给同桌两人发不同月份的学习单。

               4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23

25

25

20

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31

27

29

22

二、探究新知

4、对比分析

(1)初读统计表

师:你拿到的表格是什么?谁能站起来读一读你的标题?

预设:4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较这两张表格,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统计的都是三年级各班的近视人数情况

不同点:统计的是不同月份的调查情况,人数不同。

小结:这两张图统计的班级是一样的,不同点是统计的月份不同,人数不同。

(2)寻找信息,产生需求

师:三(1)班4月份近视人数比11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师:你是怎么得到信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从同桌那里得到信息。

师:从同桌那得到信息再解决问题,方便吗?不方便,我们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可以将两张统计表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通过教师提问、同桌间获取信息等环节,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强烈需求。

2、动手操作,逐步完善

(4)动手制作

师:请一位同学念一念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同桌之间商量一下,再想办法把两张表格合成一个,既能看出上半年近视人数,又能看出下半年人数,并写上标题。

学生动手将两张表格合在一起,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5)学生汇报,对比分析

4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人数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23

25

25

20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人数

31

27

29

22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4月份人数

23

25

25

20

11月份人数

31

27

29

22

师:对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建议?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谈到“11月份上面的班级这一行被省略了”,“表格的标题要做修改”,“两个人数要不同”等话题。从而初步感受到第一张统计表的不便之处。

(3)动态演示,精简统计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精简过程并呈现。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4月份

 

 

 

 

11月份

 

 

 

 

师:横着的这一栏表示什么?竖着的这一栏表示什么?中间的部分又应该填什么?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指出“横着的这一栏表示班级,竖着的这一栏表示月份,中间的部分填的是4月份、11月份的人数”,从而引发矛盾冲突,班级这一框的内容需要重新设计。

(4)完善统计表,揭示课题

师:说明班级这一栏,我们需要再好好设计一下。

师:我们将班级这一栏再分割一下,现在你觉得班级放在哪里更合适?表示的是哪些班级?

师:那空着的这两栏,又该填什么?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逐步补充:横栏班级、中间人数、纵栏月份)

课件演示: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表头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人数   班级

月份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4月份

23

25

25

20

11月份

31

27

29

22

师:像这样将统计的内容都放到一个框里,我们称它为统计表的表头。这个新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试统计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表格,通过不同学生作品的静态对比、教师多媒体动态展示的过程,逐步完善复式统计表,并揭示课题。

3、数据分析,感悟价值

(1)数据分析

师:你能很快回答这几个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表格中的23、29表示什么?

4月份一共有多少人近视?11月份呢?

三(3)班11月份近视人数比4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2)横向、纵向展开

师:如果我们还需要统计四、五、六年级各班人数,或是以后再做一次近视情况统计,还需要再做一个统计表吗?

(多媒体动态演示:横向可以继续添加班级,纵向可以继续添加时间月份。)

师:对于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

板书: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复式统计表中单个数据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分析数据,通过增加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的内容,再对比单式统计表,令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简洁美。

4、预测结果

师:老师将9月份、11月份全校学生近视情况,做成了一个复式统计表。

9月份、11月份全校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人数  班级

月份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9月份

220

144

126

174

176

187

11月份

150

147

153

195

218

235

师: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对两次的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发现“除了一年级,每个年级11月份近视人数比9月份近视人数多”,“年级越高,11月份比9月份近视人数多更多”。

师:明年我们再做一次测试,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师:说明同学们对近视还不够重视,你们知道近视的危害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全校近视人数情况的分析,令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能通过数据对事件进行推测。同时进行近视危害普及,提醒学生保护视力。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单式统计表是否可以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情况统计表

食物

牛奶

面包

苹果

薯条

人数

16

5

3

22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情况统计表

食物

牛奶

鸡腿

苹果

薯条

人数

30

14

2

1

 

2、各国(中英俄)三届奥运会金牌统计表

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枚数     

 

中国

英国

俄罗斯

第27届

28

11

32

第28届

32

9

27

第29届

51

19

23

(1)将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整。

(2)图中的28、13表示什么意思?英国在第29届奥运会取得了多少枚金牌?

(3)判断对错。

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       )

表格中每届都是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

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1、 课的开始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高。

2、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次的近视人数合并成一个表格时,首先让同桌商量,再让学生独立尝试合并,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有点。

3、 练习环节,注重让学生分析和整理数据。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校本教研活动评课稿

评课

标题

复式统计表

上课者

陈凯丽

评课者

叶秉正

 

稿

听了陈老师设计的《复式统计表》,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课始:关于表格合并的环节,直接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直接干脆做法值得肯定。

2、在动手操作环节,先让学生商量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合并表格,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在学习要求上,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学生作品的呈现就显得比较单一。

3、在与学生互动环节 ,有对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但同时太迫切的需要自己想要的答案,经常是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自己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4、环节设计上过多的追求表格的合并,轻视了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这一主要目的在练习环节中也没有具体体现。

5、时间把控上不够细致,可能是内容设计的比较足,以至于东西都没办法上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