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复式统计表》陈凯丽

分类: 集体备课2019(2) |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
复式统计表 |
主持人 |
叶秉正 |
活动时间 |
2020年 |
主讲人 |
陈凯丽 |
活动地点 |
4楼小会议室 |
活动形式 |
讨论交流 |
参加者 |
宋立显,任新姿,叶秉正,陈凯丽 |
||
活 动 内 容 与 讨 论 过 程
|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更大,结构更复杂。 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能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学会填写单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学生还要学会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的区别,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集体备课个案设计表
学科 年级 |
数学学科三年级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
设计者 |
陈凯丽 |
活动时间 |
2020年
|
|||||||||||||||||||||||||||||||||||||||||||||||||||||||||||||||||||||||||||||
|
教学目标: 1. 2. 3.
|
|||||||||||||||||||||||||||||||||||||||||||||||||||||||||||||||||||||||||||||||
|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
|||||||||||||||||||||||||||||||||||||||||||||||||||||||||||||||||||||||||||||||
教 案 设 计
|
一、课前调查统计 课前统计:白石小学最近两次明眸皓齿工程,学生近视人数情况。
白石小学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对比分析 (1)初读统计表 师:你拿到的表格是什么?谁能站起来读一读你的标题? 预设:白石小学9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较这两张表格,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统计的都是三年级(1)班到三(4)班的近视人数情况 不同点:统计的是不同时间的调查情况。 小结:这两张图统计的班级是一样的,不同点是统计的时间不同。 (班级一样,时间不同) (2)再读统计表 师:三(1)班9月份近视人数比11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三(4)班9月份近视人数与11月份近视人数,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得到信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从同桌那里得到信息。 师:两个表格进行比较方便吗?不方便,我们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将两张统计表合在一起。 师:动手画一画,请你设计一个新的表格,并写上标题。 2、动手操作,逐步完善 (1)动手制作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2)学生汇报,对比分析师:对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建议? 师:11月份的班级省略了,那为什么可以省略?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人数要不同。 师:仔细观察修正过的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班级这一栏,横着看是班级,竖着看却是人数,所以填班级不合适。 师:说明班级这一栏,我们需要再好好设计一下。 课件演示: 师:我们将班级这一栏再分割一下,现在你觉得班级放在哪里更合适? 表示的是哪些班级? 师:那空着的这两栏,谁能帮老师填一下 师: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逐步补充,横栏班级、中间人数、纵栏月份)
(3)完善统计表 师:为了使我们统计的总数一目了然,还可以在这张统计表中添加“合计”栏。 课件演示:
师:你能给这个统计表起个名字吗? (板书:复试统计表) 3、分析比较,预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再来比较9月份与11月份学生近视人数。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与建议? 纵向:近视人数越来越少。预测下一次近视人数。
师:造成视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学会保护眼睛,分析数据背后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
板书设计:
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 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
集体备课定稿(含反思)
学科 年级 |
数学二年级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
设计者 |
陈凯丽 |
活动时间 |
2020年 |
|||||||||||||||||||||||||||||||||||||||||||||||||||||||||||||||||||||||||||||||||||||||||||||||||||||||||||||||||||||||||||||||||||||||||||||||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解包含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能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将数据填写到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中。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 |
|||||||||||||||||||||||||||||||||||||||||||||||||||||||||||||||||||||||||||||||||||||||||||||||||||||||||||||||||||||||||||||||||||||||||||||||||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 学 设 计
|
一、课前调查统计 课前统计:三年级学生近视人数情况。制作成两个单式统计表,给同桌两人发不同月份的学习单。
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4、对比分析 (1)初读统计表 师:你拿到的表格是什么?谁能站起来读一读你的标题? 预设:4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较这两张表格,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统计的都是三年级各班的近视人数情况 不同点:统计的是不同月份的调查情况,人数不同。 小结:这两张图统计的班级是一样的,不同点是统计的月份不同,人数不同。 (2)寻找信息,产生需求 师:三(1)班4月份近视人数比11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师:你是怎么得到信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从同桌那里得到信息。 师:从同桌那得到信息再解决问题,方便吗?不方便,我们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可以将两张统计表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通过教师提问、同桌间获取信息等环节,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强烈需求。 2、动手操作,逐步完善 (4)动手制作 师:请一位同学念一念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同桌之间商量一下,再想办法把两张表格合成一个,既能看出上半年近视人数,又能看出下半年人数,并写上标题。 学生动手将两张表格合在一起,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5)学生汇报,对比分析 4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人数情况统计表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对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建议?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谈到“11月份上面的班级这一行被省略了”,“表格的标题要做修改”,“两个人数要不同”等话题。从而初步感受到第一张统计表的不便之处。 (3)动态演示,精简统计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精简过程并呈现。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横着的这一栏表示什么?竖着的这一栏表示什么?中间的部分又应该填什么?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指出“横着的这一栏表示班级,竖着的这一栏表示月份,中间的部分填的是4月份、11月份的人数”,从而引发矛盾冲突,班级这一框的内容需要重新设计。 (4)完善统计表,揭示课题 师:说明班级这一栏,我们需要再好好设计一下。 师:我们将班级这一栏再分割一下,现在你觉得班级放在哪里更合适?表示的是哪些班级? 师:那空着的这两栏,又该填什么?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逐步补充:横栏班级、中间人数、纵栏月份) 课件演示: 4月份、11月份三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像这样将统计的内容都放到一个框里,我们称它为统计表的表头。这个新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试统计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表格,通过不同学生作品的静态对比、教师多媒体动态展示的过程,逐步完善复式统计表,并揭示课题。 3、数据分析,感悟价值 (1)数据分析 师:你能很快回答这几个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表格中的23、29表示什么? 4月份一共有多少人近视?11月份呢? 三(3)班11月份近视人数比4月份近视人数多几人? (2)横向、纵向展开 师:如果我们还需要统计四、五、六年级各班人数,或是以后再做一次近视情况统计,还需要再做一个统计表吗? (多媒体动态演示:横向可以继续添加班级,纵向可以继续添加时间月份。) 师:对于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 板书: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复式统计表中单个数据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分析数据,通过增加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的内容,再对比单式统计表,令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简洁美。 4、预测结果 师:老师将9月份、11月份全校学生近视情况,做成了一个复式统计表。 9月份、11月份全校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师: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对两次的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发现“除了一年级,每个年级11月份近视人数比9月份近视人数多”,“年级越高,11月份比9月份近视人数多更多”。 师:明年我们再做一次测试,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师:说明同学们对近视还不够重视,你们知道近视的危害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全校近视人数情况的分析,令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能通过数据对事件进行推测。同时进行近视危害普及,提醒学生保护视力。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单式统计表是否可以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情况统计表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情况统计表
2、各国(中英俄)三届奥运会金牌统计表
(1)将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整。 (2)图中的28、13表示什么意思?英国在第29届奥运会取得了多少枚金牌? (3)判断对错。
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
表格中每届都是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
|||||||||||||||||||||||||||||||||||||||||||||||||||||||||||||||||||||||||||||||||||||||||||||||||||||||||||||||||||||||||||||||||||||||||||||||||
板书设计
单式统计表只能统计一项内容, 复试统计表可以统计多项内容。 |
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1、 课的开始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高。 2、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次的近视人数合并成一个表格时,首先让同桌商量,再让学生独立尝试合并,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有点。 3、 练习环节,注重让学生分析和整理数据。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
校本教研活动评课稿
评课 标题 |
复式统计表 |
上课者 |
陈凯丽 |
评课者 |
叶秉正 |
评 课 稿 内 容 |
听了陈老师设计的《复式统计表》,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课始:关于表格合并的环节,直接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直接干脆做法值得肯定。 2、在动手操作环节,先让学生商量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合并表格,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在学习要求上,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学生作品的呈现就显得比较单一。 3、在与学生互动环节 ,有对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但同时太迫切的需要自己想要的答案,经常是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自己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4、环节设计上过多的追求表格的合并,轻视了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这一主要目的在练习环节中也没有具体体现。 5、时间把控上不够细致,可能是内容设计的比较足,以至于东西都没办法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