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两个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感

(2023-05-30 22:13:23)
老朽已过耄耋之年,是有61党龄的老党员了。近些日子,积极参加了厅里组织的老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收获非常大。特别是在学习中,结合了自己深研周易的实际,特别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于有比较特殊的机遇,几十年坚持研究“周易”,出版了两本专著,60多万字。在最近又随队到孔子故里认真地参观学习了两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了理解。更深深感到领袖强调指出的极其英明,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非常坚定明确地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确实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内心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进入新时代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是非常必须的。
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不断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因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精华而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而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党和国家为此而做出的一系列的决策是极其英明的,其作用是非凡的。 老朽感到,在新征程上,更要坚定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化对“两个结合”的认识,不断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更好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其作用与意义是无可估量的。为此,结合周易文化,讲几点认识。
 其一,“核心论”非常符合天地法则。周易的先后天八卦及太极图示,都揭示了宇宙万物从原子到天体星系的存在,都是有一个实际的、健康的、关键的核心起着决定作用。现代科学已经测出,在宏观层面,太阳系围绕宇宙银河系旋转,;行星围绕恒星(核心)旋转;在微观中,电子围绕原子核(核心)旋转......在天地规则的感应下,人群、社会、国家的健全运转,都有一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的存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都证明“核心论”是符合天地法则的。在新时代,我们也必须更坚定地维护、拥戴党中央及领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核心。
 其二,周易中凸显出了“民为重”的理念。八卦六个爻按二进制原则由上到下逐渐递增,依次为1、2、4、8、16、32。因为“易与天地准”,是宇宙万物(当然包括人类社会)的诠释。用其释解人类社会,说明处在最下、最内的数值最大最多,就如广大百性平民 ,在一个立体图中为基础。它虽然地位低旋转运动的慢,但最稳固。越往上、往外,虽然地位高,动能大,活动范围广,但必须围绕最下、最内爻旋转,风险大,交换变化也快。有一句话叫“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重”这个根本的道理,也是通过周易诠释出的自然法则决定的。 这一点,在周易系辞中也显示地很明白。 
其三,周易诠释的阴阳观与卦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用其很容易释解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规律,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规律等等。 
其四,周易中所显示的“象数理占”,可以称得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之经典。老朽在拙作“学易探秘悟谈”用了45万字进行了综述、分述,进而感悟其内涵,并在实际应用中予以验证,收获非常之大,确确实实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宇宙的真理,万物的诠释,生命的学问,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科学的导引,健身的保证,做人的依据,行动的指南。几千年来,它深深地渗入中华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着全民的文化心理,确实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越发中国化,时代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