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孔子样貌传说之遐想
(2023-06-12 16:39:35)前些日子,有幸去了孔子故里参观学习,收获非常之大,深刻感到中华文化底蕴厚重,为此写了两篇博文,呼吁响应党与领袖号召,“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比较奇特的遐想。即是参观夫子洞的时候,觉得其旁的释词非常有意思。其原文是:“相传为孔子出生处。孔子父亲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娶颜氏女征在为妻,颜征在母家为尼山东南的颜母庄。关于夫子有两种传说:一说颜征在在回家的途中临产,急切中将孔子产于此洞中;一说孔子生来丑陋,其父将其遗弃,后被老虎衔入洞中喂养。天气炎热,老鹰用翅膀为孔子扇凉。所以又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谈’。夫子洞汉代时名孔渎,金代名坤灵洞。今洞深约三米。南侧一石形如石床,床上高出一块形如石枕。”
在另一个的介绍中,又一种说法:“夫子生下时,相貌奇异,顶如反盂,中低而周高。面有七露,双眼露眸,双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颜母看到这副模样,连声叹息。叔梁纥也嫌孩子太丑陋,便把他丢在尼山西麓二十四课柏树下。他们走后,从山上下来一只雌虎,将其衔入山洞,并为他哺乳。夫子洞位于尼山脚下,智源溪北岸石壁中,又称“洞(坤灵洞)名刘晔所刻也”。1986年被公布为曲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记》等文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是说顶如反盂,中间低,四周高。
从以上等等的记载与传说中可以有两个猜想,一是很明显地看出,我们的先人想象力非凡,非常尊崇伟人,为了圣化伟人而编造了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
二是有些神话可能有一定的根据依仗。从天地自然法则看,我们现在的人类,不是空前绝后,在宇宙好几十亿年历史长河中,可能会有多茬高智能生物(权且统称人类)的生生灭灭。老朽在拙作“学易探秘悟谈”中,有一篇“易卦来源之谜”的文字,七千多字。其中讲了不少实证,说明在我们现人类之前,有更高智能的人类存在。现在也好像有个共识,在地球上,存在着史前人类。他们的智能更高,其相貌可能与现人类有不小的差别。用周性动变的天地法则推断,上一茬高智能人类末期,不会是断崖式的灭绝。其残存的部分,很可能会存在到了生孔子(还有老子、姜尚、周文王等)的时期。史记里有个说法为:“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是否可以猜想,与颜氏女“野合”的人,很可能是残存的高智能人。因为残存的高智能人,其貌相可能会很特别,当然也会遗传给孔子,就会像上边描述的样子,什么“圩顶”、“七露”等。一方面孔子的母亲独自在回娘家的途中产子于山洞,就很蹊跷,让人会有很多联想。加之父亲又“嫌其丑陋,将其遗弃”,好像他不认可孔子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再看以后孔子所显示出的超人的无比智商与成就看,其父叔梁纥是没有与之相当的遗传基因的。据以上种种原因,可以遐想,对孔子样貌的种种传说, 也许是属实的。但由于当时无法揭示真相,就按当时的人文伦理,只能将其出身模糊化了。
按照宇宙万物发展规律,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可能更会激发现人类加深对天地自然法则的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