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2023-03-25 10:01: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词牌名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又称长短句、曲子词。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又叫词牌名,如“沁园春”“渔家傲”。
歌谱——词谱(词牌名)
歌词——词
2.解题
“怀”:感怀,有所感触,感伤地怀念。
登上北固亭,眺望长江,会有怎样的感怀呢?视野开阔,情感应该是豪壮的吧?
二、朗读
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
三、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
眺望中原故土,却不得见,心情沉郁悲怆。
2.
由北宋的灭亡想起千古兴亡之事。
3.
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时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弱苟安,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作者借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典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备课资料】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神州”指中原地区。从哪里可以眺望中原故土呢?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风光,不见故国,诗人的心情是沉郁悲怆的。收复中原,是诗人的梦想,如今却深觉渺茫。
此词作于1205年,当时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却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别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诗人由北宋的灭亡不禁产生千古兴亡之感。“悠悠”,形容漫长、久远。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也指诗人思绪之无穷。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诗人心里的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是像这滚滚长江水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水调歌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曾经是东吴的领地。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奋发自强,战斗不息。孙权十九岁继承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据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27岁。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时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弱苟安,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暗示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在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懑。
“生子当如孙仲谋。”据史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英雄惜英雄。作者借用典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现手法
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
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问答入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也体现了词人雄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