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2023-03-24 15:12: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3.了解诗歌谋篇结构自然巧妙的特点和白描手法。
4.有感情地读背诗歌。
教学过程
一、汉乐府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乐府初设于秦,是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汉武帝刘彻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二、朗读诗歌
1.
2.
三、内容与主旨
1.这是一首叙事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主旨:暴露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四、探究写法
1.
这首诗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给诗歌划分层次。
始得归:兴奋
归途中:希望—失望
返回家中:凄凉
出门东向看:落泪
这首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自然,巧妙(表现主题)。
2.
这是一首叙事诗,以记叙、描写为表达方式,找出诗中描写的句子。
A.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
白描手法: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中最能体现特征的地方,如实写下来,使文章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却能生动地勾勒出人物形象。
3.
五、有感情地读背诗歌
【备课资料】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的意思是“才”,流露出老兵怎样的情感?(埋怨,愤懑)
如今终于得以归来,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六十多年来对家乡亲人日日夜夜的思路,如今归来,悲凉中有些许兴奋。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征人走的时候是一个翩翩少年,归来时已是垂垂老者。一生的光阴都被迫用来从军打仗。(有人猜测这首诗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曹操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试揣摩征人问话时的神态、语气和心情。(抱有希望、急切又畏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当征人听到乡人的回答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失望,伤心)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当征人返回家中,看到家中是怎样的情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兔”“雉”“旅谷”“旅葵”写出了家中的荒凉、破败。他的心情是凄凉的。六十多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归来时不见亲人的笑脸,只见一座座坟墓和一间破败荒凉的屋舍。
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酸楚)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李白《古朗月行》)
5.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东向看”是往哪里看?(“松柏冢累累”处)心情是怎样的?(老泪纵横,无比悲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