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学设计
(2023-03-21 17:14: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溜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遍地风流》与笔记小说
本文选自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所谓笔记小说,其实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本文完全可以当作一篇随笔来读。
二、梳理小说情节
1.
记述“我”跟随马帮(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2.
瘦小汉子——三条汉子——牛们——驮子——“我”——首领
3.
《孔乙己》:写几个片段
《变色龙》:详写一件事
《溜索》:没有详写事情的完整经过,更不是写几个片段。这篇小说重描写、轻情节,是一种散文化的小说。
三、品味描写
这篇小说重描写、轻情节。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看他的描写能力,本文作者的描写能力真心叫人佩服,你觉得哪些描写很精彩?
(方法:在品味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的写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
首领:沉着、冷静的硬汉形象,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瘦小汉子:矫健勇敢、灵活敏捷。
2.
写牛的惊恐万状和“我”的窘态,与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
3.
对怒江的描写
声音:隐隐闷雷
远眺:深远似涓涓细流
俯瞰: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作用:突出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彪悍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在这样的险境,却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西南边陲边民的无畏和勇敢。
对“索”的描写(第9段)
写作启示:对人、物、景的描写,要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写得细致、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