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
(2023-02-20 15:03: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解题,了解写作背景
“师”,军队;“出师”,出兵打仗。
公元221年,刘备称王,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讨伐魏国,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刘禅。
表(参考“课文预习”)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有关《出师表》的评价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译文:《出师表》真是名不虚传,千年以来有谁能够和它相提并论、不相上下呢?“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你认为这篇《出师表》会写哪些内容?
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一、朗读
1.
2.
3.
二、重点字词
1.
2.
三、理解内容
1.
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
2.分段,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5):诸葛亮就出师后国内政治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追述往事,交代出师的思想基础,物质准备和战略目标。
第三部分(8):明确出师后各方面的责任。
3.你认为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亲贤远佞。理由如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说明能否亲贤远佞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兴旺发达还是衰败。如果能够亲贤远佞,“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只有亲近贤臣,才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广开言路。只有远离小人,才能不被小人的私心蛊惑,才能没有“偏私”,赏罚才能分明。
表文用了较多的篇幅(3,4,5段)谈“选贤举能”。文章第七段的“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和第八段的“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谈的仍是亲贤,这些忠臣能否进尽忠言取决于后主能否亲近他们。“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也是希望后主能够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因此,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是表文的主旨所在。
4.诸葛亮为什么在表文中特别希望后主能够亲贤远佞?
因为刘禅平日崇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四、体会情感,理解写法
1.
对先帝的崇敬和怀念: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称之曰能”,“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等,先帝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收复汉室的决心:“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备课札记】诸葛亮又是如何说服后主刘禅接受自己的建议的?
诸葛亮:后主近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长此以往,势必误国。现在,我即将出师伐魏,远离国都,真是令人放心不下!我该如何劝说他亲贤远佞,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呢?
从语言上看:言辞恳切、恭敬。既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谆谆告诫、殷殷期望,又不失一个臣子的恭敬与谦卑。
谆谆告诫:“宜……不宜……”(“不宜”,表明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殷殷期望:“愿……”
恭敬:十三次提到“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谦卑:“愚以为……”“卑鄙”“驽钝”
言辞恳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不效,则治臣之罪”……
从论证上看:
A.搬出“先帝”这一权威形象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贤臣具有优良的品质,都是先帝选拔出来的,先帝在世的时候,也是礼遇他们,这是先帝的遗德……
B.举例论证:第5段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突出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从情感上:用自己对蜀汉的忠诚来打动后主。
“由是感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不效,则治臣之罪”“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此外,表文开头强调了“先帝创业未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让后主刘禅谨记先帝的大业,认识到当前的不利处境。
2.本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之中,也贯穿一条抒情线索,即叙述先帝刘备对贤臣的“殊遇”,鼓励刘禅效法先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崇敬和怀念之前。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在叙述作者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对刘备父子的中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五、小结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备父子的忠心。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作业:请以后主的身份为诸葛亮写一封回信,说说读后的感受。
优秀作业(901班
今丞相当离,临行以一表与赠。阅毕,朕感慨不已于丞相之忠心。
如表所述,丞相愿朕开张圣听,以纳忠谏之言。朕经熟思自省,念此表所言极是。历代明君,孰非如是?再道严明赏罚,朕自以为尝有咎,今后必依丞相所嘱,历行陟罚,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丞相愿举贤臣能将为朕所用,朕甚是欣喜。然丞相似有言外之意,朕岂若听信小人谗言之昏君?朕之左右,皆如臂膀,悉为兴复我大汗者。朕岂会不识贤才?丞相多虑矣。
观以表来,朕三念父皇之嘱,数亿相父之教诲,甚为感慨。吾年幼之际,相父同父皇开功建业,坎坷艰辛。正因相父辅佐有效,才有如今富丽江山。逝者如斯,虽父皇崩殂,相父能一如往之忠诚于吾,献教于吾,令吾涕零不已。虽父皇托大事于相父一人,然吾亦愿共担此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光武之后,千百刘氏之夙愿矣。
相父可安心北伐除奸,吾虽年少,然志存高远,吾必励精图治,待相父功成名就归来之时,定是国泰民安,内外祥和。此之吾唯所以告父皇之灵,礼相父之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