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2022-11-22 15:46:2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范进是个读书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整整考了三十五年时间,屡试不第。这一年,他终于考上了秀才,接着考上了举人。

自主阅读

 

一、了解科举制度

1. “范进中举”,范进考中了举人。考上举人,得参加一场什么考试?

乡试。

2. 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乡试吗?

童生(县考,府考,院考)——秀才

秀才或监生(省:乡试)——举人(解元)

举人(京城礼部:会试)——贡生(会元)

贡生(皇帝主持:殿试)——进士(状元)

 

二、梳理故事情节

(一)情节

1. 小说围绕范进中举,分成两部分:中举前,中举后。请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

2. 范进中举前,写了哪些事情?请你说一个情节。

例如:范进考上了秀才,他丈人胡屠户拿一幅大肠和一瓶酒来贺他,并吩咐他。

3. 范进中举后,写了哪些事情?请你说一个情节。

(二)主题

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通过本文的故事情节,你看到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即主题)?例如,从范进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从众乡邻、胡屠户和张乡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毒害,从而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庸俗、势力、趋炎附势。

世态:世人对你的态度。世态炎凉:有钱有势时巴结你(趋炎附势),无钱无势就冷淡你。

(三)感悟

1.阅读小说,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你认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喜剧:考上了;终于清醒了,结局圆满;……

悲剧:考了三十多年,浪费生命;这是国家的悲剧,考上的,考不上的都不是国家人才。

3. 拓展:余秋雨《十万进士》

 

三、探究讽刺手法

1. 《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讽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小说借助夸张、对比手法和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夸张

你觉得小说中哪些情节有点夸张?

喜极而疯;打一巴掌。通过夸张,讽刺了读书人的丑恶嘴脸,表达作者对科举制度的鞭挞。

对比

请你从小说中找出对比的地方。

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相貌的评价及动作行为的对比,表现了他对范进的前倨后恭。众邻居、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

典型细节的描写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或者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比较精彩?

A.第2段“啐”与第9段“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前倨后恭)

B.第9段“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第10段“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畏惧权势)

C.第11段“攥”“舒”“缩”“揣”(嗜钱如命)

D.第8段“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畏惧)

E.第5段与第8段对范进的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范进的热衷功名的丑态。

……

2.作者简介:18岁考取秀才,3次乡试不中,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充分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