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2022-10-28 15:16: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驳论文
自主阅读:单元提示,预习,注释,课文
要求:课文仔细默读两遍,然后找出每段中心句,理清思路。
朗读课文,自学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课后练习一
一、驳论文论证方法
(一)敌论点与敌论据
1.
2.
3.
4.
第一段:敌论据。
(二)作者的观点
1.
2.
(三)驳论文论证方法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形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一般可用正面立论的形式,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能成立。
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驳对方论证过程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就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四)理清思路
1-5段:直接批驳
6-9段:间接批驳
二、研读3-5段
作者是如何分析、批驳的?
第3段: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驳论证)
第4,5段: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驳论证)
三、研读7-9段
1.
第7,8段:举例论证,从古至今有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的人:闻一多,邓稼先,鲁迅,司马迁,曹雪芹,焦裕禄等
拼命硬干的人: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
为民请命的人:包拯,海瑞等
舍身求法的人:谭嗣同,戊戌六君子等
2.
四、理清全文思路:见《词语手册》第39页
本文特点:结构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