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2022-09-22 15:58:14)分类: 教学设计 |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预习】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朗读诗歌。
一、李白《行路难》
1.
诗词,以最凝练优美的语言抒发情感;诗词,是人类的情感之花。今天,我们来品读诗词。
2.
听范读
自由朗读,指名读
3.
乐府:中国古代音乐机构,负责采集民歌,后来演变为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如《木兰诗》。《行路难》以七言为主,四三拍或二二三拍的朗读节奏。
4.
“行路难”其中的“路”指什么?比喻人生之路(理想之路)。那诗人的理想是什么?
5.
李白生活在开元盛世,作为一个读书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李白希望能够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
那他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
15岁:青年作家,少年游侠,道士。
20岁:蜀中漫游。
26岁:漫游而求仕(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士的推荐,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隐居以求仕。)
42岁:经著名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5岁:离开长安(朋友为他践行)。
6.
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请你结合诗中的相关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郁闷、茫然、沉重——希望——低沉——自信、昂扬
7.《行路难》以浪漫主义笔法书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
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
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
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秋词》:乐观
《陋室铭》: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的节操
2.
3.
4.
5.
听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6.体会情感
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对自己的遭遇,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辛酸悲凉——悲痛惆怅——乐观向上——酬答共勉,振作精神
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
《记承天寺夜游》
此词为咏中秋之月的名篇佳作。
2.
1076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七年不见,中秋望月,他在想什么?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
听范读
自由读,指名读
4.
5.
诗词是用来抒发情感的。中秋之夜,诗人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你从词中体会到诗人哪些情感?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我欲乘风归去”
对人间的眷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对弟弟的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对弟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歌曲《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