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2-09-22 15:57: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预习】
1.
由暑假听《沁园春·雪》,想到去年冬天校园的雪景雪趣。每个人看雪的心情一样吗?感受一样吗?览“雪”之情,得无异乎?张岱在西湖看雪,毛主席在海拔千米的高原上看雪,他们看到怎样的雪景,心情感受如何?
2.
3.
一、朗读
1.
2.
二、重点字词
三、体会作者之“痴”
1.
“痴”
2.
痴迷,非常迷恋于某种事物。作者痴迷西湖的雪景,痴迷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3.
天冷;夜晚;独行
4.
热爱自然,特立独行,高雅脱俗,遗世独立,不随流俗。
5.
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作者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过着锦衣玉食、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张岱选择了逃避,隐居山中,不问世事,往昔繁华,都成旧梦。
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张岱写道:“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6.
文学是属于那些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的,他们流芳百世,永远活在文字里。
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文。因此,要写好文,就要做好人。
7.
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伤感的怀念之情。
四、赏西湖雪景
西湖的雪景美吗?结合相关词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铺垫。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色。这是作者第一眼看到的总感觉总印象。“与”,增加了节奏感,去掉“与”,景物是独立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五、作业布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