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2-09-22 15:57:2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教学过程

预习

1. 导入

由暑假听《沁园春·雪》,想到去年冬天校园的雪景雪趣。每个人看雪的心情一样吗?感受一样吗?览“雪”之情,得无异乎?张岱在西湖看雪,毛主席在海拔千米的高原上看雪,他们看到怎样的雪景,心情感受如何?

2. 自读自译《湖心亭看雪》《沁园春·雪》

3. 朗读课文

 

一、朗读

1. 视频朗读

2. 自由读,指名读

 

二、重点字词

 

三、体会作者之“痴”

1.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见课文注释)。在舟子眼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痴”

2. “痴”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痴迷,非常迷恋于某种事物。作者痴迷西湖的雪景,痴迷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3. 你觉得作者“痴”吗?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天冷;夜晚;独行

4. 从中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自然,特立独行,高雅脱俗,遗世独立,不随流俗。

5. 作者简介

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作者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过着锦衣玉食、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张岱选择了逃避,隐居山中,不问世事,往昔繁华,都成旧梦。

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张岱写道:“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6. 写作感悟

文学是属于那些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的,他们流芳百世,永远活在文字里。

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文。因此,要写好文,就要做好人。

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是否多余?

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伤感的怀念之情。

 

四、赏西湖雪景

西湖的雪景美吗?结合相关词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铺垫。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色。这是作者第一眼看到的总感觉总印象。“与”,增加了节奏感,去掉“与”,景物是独立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五、作业布置

1. 抄课文

2. 发挥想象,描绘西湖雪景,不少于2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