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2022-05-14 09:04: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表达作者对某一事或某一物的看法。
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自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作业:抄写课文。
一、朗读课文
1.
2.
二、重点词句
虽,安,等,尽,策,其
三、概括段意,理解内容
1.
2.
“千里马”,“马之千里者”“名马”,“是马也”,“策之”,这样使语言简洁,不显得啰嗦,也使语言富有变化。
3.
(1)第一段
A.关键语句:“伯乐不常有”,“故”
B.段意:写千里马终生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
C.对于千里马的终生埋没,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从那个语气词中体会到的?
同情,痛惜。“也”。
(2)第二段
A.关键语句:“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段意:写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千里马吃不饱,才能得不到施展,对此,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语气词中体会到的?
谴责,愤怒。“安”,“也”。
(3)第三段
A.关键语句:“其真不知马也”
B.段意:总结全文,再次表现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C.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语气词中体会到的?
谴责,嘲讽。“其”,“呜呼”,“也”。
四、把握主旨,了解写法
1.
为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有才能却不能施展的人。“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阅读提示)。
2.
托物寓意。
3.
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人。
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慨。
五、拓展延伸
你觉得伯乐重要吗?结合练习四,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六、作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