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2022-05-05 17:34:55)
分类: 教学设计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

2.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自译

作业:抄写课文,写好标点。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一、朗读

1. 指名读,正音

2. 朗读课文、注释和译文

3. 齐读

 

二、重点字词

虽,弗,是故,自强,故,其

 

三、内容研讨

1. 体裁:议论文(论述类文章)

2. 议论文阅读方法

阅读时思考:作者说的话对吗?有道理吗?

3. 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说的特别有道理,对你有启发?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在文中的意思: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教”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教”和“学”是对同一主体而言,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两者互相促进。

“教学相长”在今天的意思:

“教”和“学”是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5. 文章为什么从“虽有佳肴”写起?

运用类比,引出话题,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6. 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印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四、语言特点

多用整句(偶句),两两对举,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增加了说理的效果。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类比,引出话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论述“学”与“教”的两种情境。

 

五、作业布置

背课文、注释和译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题目的含义

2. 这是孔子对言偃说的一番话。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连年征战,生活在战乱时代的孔子,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3. 复习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男耕女作,老少皆乐,民风淳朴。

 

二、朗读

1. 指名读,正音

2. 朗读课文、注释和译文

 

三、重点字词

1. 练习四

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词义范围缩小,词义发生转移,词义引申。

 

四、内容研讨

1. 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叫世外桃源,孔子给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取个什么名字?

大同社会。“同”是和,平的意思。既“和”且“平”,用现代化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2. 陶渊明把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样子描绘出来,孔子是直接讲出来的,那么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结合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安定、富足的社会。

3. 文章分几层来讲?每一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三层:总结(与现实对比)

 

五、体会语言特点(练习三)

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六、朗读

1. 自由朗读

2. 朗读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人”,“使”,其后当作一顿。“货”“力”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句句分明,语气肯定。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

2. 翻译练习五中的语句

3. 你认为我国目前实现“大同”社会了吗?请结合课文谈一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