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2022-05-05 17:34:55)分类: 教学设计 |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自译
作业:抄写课文,写好标点。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一、朗读
1.
2.
3.
二、重点字词
虽,弗,是故,自强,故,其
三、内容研讨
1.
2.
阅读时思考:作者说的话对吗?有道理吗?
3.
4.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在文中的意思: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教”和“学”是对同一主体而言,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两者互相促进。
“教学相长”在今天的意思:
“教”和“学”是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5.
运用类比,引出话题,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6.
印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四、语言特点
多用整句(偶句),两两对举,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增加了说理的效果。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类比,引出话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论述“学”与“教”的两种情境。
五、作业布置
背课文、注释和译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2.
3.
二、朗读
1.
2.
三、重点字词
1.
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词义范围缩小,词义发生转移,词义引申。
四、内容研讨
1.
大同社会。“同”是和,平的意思。既“和”且“平”,用现代化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2.
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安定、富足的社会。
3.
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三层:总结(与现实对比)
五、体会语言特点(练习三)
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六、朗读
1.
2.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人”,“使”,其后当作一顿。“货”“力”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句句分明,语气肯定。
七、作业布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