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延安》教学设计

(2022-03-17 17:35:4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回延安教学设计

2022-3-17

教学目标

1. 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延安母亲”的感情。

2. 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延安在哪个省份?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诗人贺敬之,16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与创作了著名的新歌剧《白毛女》,又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当他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延安人民是如何迎接他的?延安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自主阅读,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随时记录阅读心得。

朗读诗歌

作业

A. 分别概括五部分内容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一、朗读诗歌

1.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练习三),结合相关诗句体会。

2. 朗读基调:欢快,豪迈,热烈。

3. 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读出一种豪气,一种热情。

 

二、内容及线索

1. 抓住关键词句,分别概括五部分内容

重返延安

追忆延安

窑洞欢聚(插入图片:窑洞,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延安新貌

展望未来

2. 抒情线索

重返——回忆——欢聚——赞美——展望

 

三、情感

1. 你从诗中体会到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相关诗句说一说。

学生发言,教师提示抒情方式: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间接抒发情感(练习二)。例如——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情。间接抒情。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神态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延安乡亲们欢聚时的喜悦心情。间接抒情。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表达了延安人民与诗人血肉情深。间接抒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场景描写,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人民欢聚的场面。间接抒情。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情。

2. 修辞手法

兴:先说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诗人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先说树,以引起所要说的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兴的写法,表达对延安母亲的感恩之情。

比喻、拟人、夸张

 

四、延安精神

1.实事求是。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五、作业:识记词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