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2023-06-21 15:25:50)
标签:

历史

文化

许堡

一、历史沿革:

    大同县四中的前身系成立于1958年的阳高三中 。 

    1971年7月许堡公社由阳高县划归大同县,是年许堡公社开办“社办高中”,占校址于阳高县三中旧址,从全公社十三个村通过“政审”招生一个班学生60人,为许堡高中一班(已知的该届学生有:马生武、李高亮、常世龙、杨茂儒、萧英昌、杨爱、牛金林、孟元才等)。校长郭孝先,最初班主任为刘泽林,后来为尉润成。

   1972年初,许堡“社办高中”改为“县办高中”,通过“考试加政审”增招了二班(文革后第一次通过考试入学,考数学、语文、政治三门,按分数录取)。考试分数好的学生有:郭良战、刘士英、康巨文、牛步廷、康尚珍、李喜仁等。许堡村因成绩好考入二十多名,占全班三分之一。二班班主任杨明山,一、二班语文老师李荫尧,物理老师郭殿元,英语老师孙俊山。二班班长郭良战,团支部书记李喜仁。一、二班学制二年,开设普通高中课程。

   1973年邓小平复出,力抓教育,史称“教育回潮”。1973年5月25日大同县革委会正式将许堡高中命名为大同县四中,校长为张德明,副校长郭孝先。原许堡高中二班改为大同县四中一班。是年通过“全县通考”四中招收四个高中班(二、三、四、五班),其中二班的郭曼卿考取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招生面向许堡、册田、瓜园、阁老山公社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此后按毕业班更替招生。

   1974年开始了批林批孔、批教育回潮运动,反对分数挂帅,从该年开始到1977年恢复高考前,都是以“考试加推荐”的形式招生。

   1978年由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打破家庭出身的约束,改“考试加推荐招生”为“按分数招生”,教材采用新式的全日制十年制全国通用高中教材。第六届毕业生推迟半年于1979年7月毕业。

   1980年由于学制变更的原因未招初中毕业生。

   1983年改学制为三年,采用全国统编六年制普通高中教材。

   1990年,根据大同县教育改革的要求,四中撤销,教职员工划归一中,四中为许堡初中所占。

    二、师资配置:

   建校之初,校长为张德明,副校长为郭孝先,老师有:徐世宝、杨明山、尉润成、李荫尧、郭殿元、赵成、孙俊山、郭汀、樊生春、张培林、冯奎、马武昌、赵密林、赵业、牛银、牛步录、杨进义、李义忠、武振业、焦泽林、戴忠、肖进安、赵雪香、尹转英等。1978年改革开放后,又增加了张金、王银山、刘仟、杨维林、张发、丁钰、李培滋、孟元梅、樊廷云、曹玉珍、刘安富、王耀等,1979年秋季教育局任命郭孝先为校长,又从浑源师范分来一批师范毕业生,包括杨茂儒、牛金林、许仲宏、刘印堂、周维国、魏玉、董增、郝日福等,同时招聘了魏全山等代课老师,另外设校医室一个,调许堡公社医院温义高大夫担任校医。1981年以后逐渐有雁北师专毕业的分配过来,如萧英昌、温占仁、牛步廷、齐福明等。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许堡社办高中教职员工合影 1972.12.15)

上排:郭殿元 肖玉文 杨明山 孙俊山 肖映芝

下排:郭政官 代先 郭孝先 尉润成 李荫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3年四中教职员工合影)

上排:赵密林 孙俊山?柴文喜 牛步福 刘徐 ? 冯奎 代先 钱余云

中排:徐世宝 赵成 赵业 王世荣 张德明 郭孝先 李荫尧 尉润成

下排:郭汀 ?武振业 郭政官 陈日孝 张培林 赵义 樊生春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4年教职员工合影)
上排: 武振业 张培林 冯奎 李荫尧 牛银 戴忠 马武昌 陈日孝 杨茂清

中排:王梅 尹转英 赵成 尉润成 齐福明 郭汀 范生春

下排:徐世宝 翟韶文 赵密林 李世才 郭孝先 赵业  腾功 王世荣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5年四中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9年四中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0年四中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1年四中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2年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3年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4年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5年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86年教职员工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7年教职员工合影)

    三、学校建筑概况:

   1958年由原阳高县委、县政府投资,本着便利群众子女就近上学的原则,在许堡公社许堡村东兴建了一所能容纳六个教学班的中学,同年三月破土动工,次年末初步建成。

   后经1965年翻新扩建,76年、82年先后两次扩建,现有教室七个(二十一间),礼堂一座(六间),办公室、实验室(六间),宿舍五十四间,伙房、饭厅、库房、厂房共二十六间,厕所三处(十五间),校舍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四十二平方米。为了方便师生食菜,校园前辟有菜园八亩,打大口井一眼。

   学校位于许堡古堡东约300米的位置,校舍坐北朝南,中部为教室三排房(包括一个实验室、一个礼堂)、办公室一排(设有校长室、教导处、政语组、数理组、图书室),西面、东面各设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五排,学生宿舍为大通铺土炕,东北、东南、西北设厕所三处,房屋北设操场一个,配置有400米跑道一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单杠两个,双杠一个。办公室前为一排郁郁葱葱的翠柏,再往南设实验菜地两处,北面为种植白菜、茄子、青椒等蔬菜之地和苗圃,南面为种植土豆、玉米等粮食之地。办公室前至南门路两旁种有挺拔的穿天杨,设校门两个,正门在办公室南,门右挂有行书“大同县四中”白底黑字的校牌一个,西面设有小门一个。

 

(四中正门及校牌)

   建校之初将原西面阳高三中食堂废弃,把西面第三排的学生宿舍改装成了学生食堂。随着学生的增多,原有食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1975年又在原阳高三中食堂的位置新建食堂一座。

   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操场四周挖渠埋设电缆,在操场西北为大同县设地震观察站一个,长期安排学生值班。

   1982年随着学校治安形势的严峻,大同县教育局拨专款将学校院墙进行了加固,土板墙上面砌以一米高砖墙,保证了校园安全。

 

(大同县四中平面图)

    四、历届班级设置:

   从1971年——1990年共培养出高中毕业生(含社办高中一班)16届38个班,毕业生1870人。

   社办高中一班(1971年3月15日——1972年12月底):班主任:高一为刘泽林、任贵,高二为尉润成。任课老师:语文为刘泽林、李荫尧,数学为尉润成,工基农基为方孝斌、郭佃元,音乐、英语为孙俊山,政治为郭孝先。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许堡社办高中一班毕业照 1972.12.15)

照片顺序(从上至下、从左到右):

上一排:杨永清 萧青昌 徐成 马生武 宋福友 宋海生 孟元才 宋齐国 萧连文 柴映功 王润义 王玉成 萧英昌赵印郭良领 郭政官

上二排:周维国 张佃 马文 王恒武 王元罡 乔忠 魏田祥 李高亮 刘建日 吴喜高 常武祥 王子信 郭玉忠  赵建国

上三排:萧玉文 孙俊山 李荫尧 牛金林 杨茂儒 郭良展  萧景存 闫万元 柴喜彦 萧映芝 杨明山 代先 吴彪

上四排(许堡公社干部):郭殿元  王世贵 李日明 部队征兵的 陈贵 刘富 魏佃科 李宽 门日喜 孙宝山 胡?(妇联主任)

上五排:王盘 鲍生文 常世龙  张一珍(?)武连仁  杨艾 王乐 常祥 肖连全 王志仁

最下排:郭孝先 孟元梅 张桂花 康淑珍 杨美珍 魏菊莲 牛登珍 萧淑利 尉润成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社办高中一班部分许堡学生与教师合影.1972年)

上排:李高亮 孟元才 牛金林 杨明山 杨茂儒 赵建国

下排:孟元梅 杨美珍 牛登珍 张桂花

   第一届(1972.3——1974.1):设一班一个(其中:1、社办时期班主任杨明山兼数学,郭殿元语文兼物理,郭孝先政治,郭政官音乐兼体育;2、四中时期班主任尉润成兼数学,李荫尧语文,徐世宝化学,樊生春物理,孙俊山英语,王世荣政治,郭政官农基)。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一班毕业照)

照片顺序(从上至下、从左到右):

上一排:宋爱国 李喜仁 李元 康巨文 张治国 刘世茂 杨茂斌 刘建春 周维昌 宋全如 赵守成 王守密 肖玉高 赵守环 张俊义

上二排:康安祥 王福武 杨存林 常月龙 刘玉文 宋明强 郭良战 康掌武 梁志明 刘德文 刘一 郭万元 李明贵 刘士英 康尚珍

上三排:常继祥 魏富金 李有恒 温汝平 康掌斌 魏文华 张政 刘巨括 赵守成 刘金龙 王利 王润其 郭建文 郭剑 牛步廷

上四排:武振业 赵密林 冯奎 陈日孝 ??樊生春 ?郭汀 周月英 郭世芳 张培林

上五排:郭政官 牛步福 赵成 徐世宝 赵业 王世荣 张德明 郭孝先 尉润成?李荫尧 代先 柴文喜?刘徐

最下排:曹守荣 郭世花 姚银仙 赵秀琴 杨秀莲 宋存 王占玲 刘广荣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一班女生合影)

   第二届(1973.3——1975.1):设二、三、四、五班四个(其中二班班主任:武振业,三班班主任:赵业,四班班主任:赵密林,五班班主任:孙俊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班毕业照)
(三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四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五班毕业照)

   第三届(1974.3——1976.1):设六、七班两个(其中六班班主任:陈日孝,七班班主任:马武昌)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六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六班女同学合影)



(七班毕业照)

   第四届(1975.3——1977.1):设八、九、十、十一班四个,76年初因为部分阁老山、瓜园、西坪的学生转往一中,高二合并为九班、十班两个班,八班、十一班取消(其中九班班主任:赵成,十班班主任:尉润成)。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八班师生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九班师生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九班女生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班师生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一班师生合影,该班76年撤销)
     第五届(1976.3——1978.1):设十一、十二班两个,1976年3月入校时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11班定为医卫班,12班定为机电班(其中十一班班主任:高一康国祥、高二尉润成,十二班班主任:高一牛银,高二赵成)。任课老师:数学为冯奎,语文11班为康国祥12班为萧近安,机电为牛步录,医卫为徐世宝,政治为赵密林,体育为牛银。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一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二班毕业照)

   第六届(1977.3——1979.7):设十三班、十四班两个(其中十三班班主任:武振业兼语文,数学张发;十四班班主任:高一常世龙,高二杨明山,语文先后为常世龙、肖进安、李培滋,数学杨明山。两个班的其他任课老师为:物理牛步录,化学徐世宝,英语郭殿元,政治焦泽林,体育丁钰,地理王银山,历史王守义),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三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四班毕业照)
    第七届(1978.9——1980.7):设十五班、十六班、十七班、十八班四个班(其中十五班班主任:赵成,十六班班主任:尉润成,十七班班主任:杨维林,十八班班主任:张金),其中十八班于79年10月改为文科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五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六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七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8班毕业照)
    第八届(1979.9——1981.7):设十九班、二十班、二十一班三个。(其中十九班班主任:武振业,二十班班主任:杨明山,二十一班班主任:刘印堂),1980年9月将19班定为理科班,由尉润成担任班主任,将20班、21班定为文科班,20班主任为杨明山、21班班主任为赵成。同时,由于该年未招新生,为了弥补教育断档造成的空缺影响。将部分该届学生以及大同县三中、东水地社办高中转来的学生重新组建为22班和23班,两个班全部转为文科班,推后一年到1982年毕业。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十九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一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二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三班毕业照)
    第九届(1981.9——1983.7):设二十四班、二十五班两个。(其中二十四班班主任:郝日福,二十五班班主任:杨维林)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四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五班毕业照)

   第十届(1982.7——1984.7):设二十六班、二十七班、二十八班三个。(其中二十六班班主任牛步廷。二十七班班主任张鹏,二十八班班主任郭增永。由于学制的变化28班推迟一年于1985年毕业),本届学生产生了三位飞行员,分别是牛中林、冯印昌、许久春。

 

(二十六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七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八班毕业照)

   第十一届(1983.9——1986.7):设二十九班、三十班两个。(其中二十九班班主任:高一杨茂儒、高二张金,三十班班主任:高一马文平、高二魏玉),同年正式采用高中三年制。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二十九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三十班毕业照)

   第十二届(1984.9——1987.7):设三十一班、三十二班(31班班主任宋天豹、刘仟,32班班主任刘启世、徐宪仁)。

 

(三十一班毕业照)

(三十二班毕业照)

   第十三届(1985.9——1988.7):设三十三班、三十四班(33班班主任焦泽林,34班班主任魏玉)。

 

(三十三班毕业照)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三十四班毕业照)

   第十四届(1986.9——1989.7):设三十五班、三十六班(其中35班班主任初为张金,后为郭珍永;36班班主任为徐宪仁,1987年36班解散,部分学生转一中或并入35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35班毕业照)

   第十五届(1987.9——1990.7):设三十六班、三十七班(其中36班班主任初为徐宪文,后为肖景武,该班于89年7月高二时撤销;37班班主任为宋天豹)。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最后一届37班毕业照,拍于90年6月)

   第十六届(1988.9——1990.7该届未毕业):只招收一个38班,高二时定为文科班,1990年高三时教育改革四中撤销,该班学生全部转往大同县一中。

 

   五、补习班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大批已经毕业的四中学子参加了77高考,落选的学子们大多还想通过复读考取大中专院校。针对这一情况,四中副校长宿子和于1978年组织了一个短期高考复习班,可以说这是四中补习班的雏形,该班从19783月开办至19786月结束,虽然只办了短短三个月,但取得了很好成效。该班考取了本科一人、专科两人、中专一人,为以后开办补习班提供了宝贵经验。

   1979年、1980年高考落选的学生也很多,且这些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6——17岁,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年龄尚小,而且这个时期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已经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四中领导郭孝先慧眼决定成立补习班。

   1980年秋季开始设立补习班,首届补习班共设两个班。1981年四中文科在全省一炮打红,慕名前来的外地学生越来越多,但碍于四中教学班容量的限制,以后每年也只能招两个补习班,一般都是一文一理,由于学生太多,大部分补习班的学生人数都是超编的。补习班最鼎盛的时期是1982年——1984年,比如82——83学年度理科补习班学生达到81人,更有甚者83——84学年度文科补习班学生曾达到103人。从1980年到1987年四中补习班取得了傲人成绩,每年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四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四中补习班在1982年雁北地区各高中补习班中高考录取率排名第一。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可喜成绩,一是老校长郭孝先、副校长王茂成以及后任校长尉润成的高超管理艺术;二是一大批四中老师如杨明山、张金、杨维林、赵成、魏玉、焦泽林、武振业、刘仟、王银山、周维国等的默默奉献,比如很多家住许堡的老师为了学生出成绩晚上还住到了学校,与学生一起起早贪黑;三是四中良好的学风,学子们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1988年以后,随着应届学生的逐渐减少,补习班也就随着取消了。

  补习班作为四中教育的补充,为提高四中的升学率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即使未考取院校的补习生很多也通过不同途径的考试进入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目前都成为单位的骨干。补习班教育为四中教育的辉煌填上浓浓一笔,是四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81年补习甲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81年补习乙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82年补习甲班)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82年补习乙班)

    六、学校伙食情况:

   从1971年建校开始,除许堡村学生外,都在学校食堂吃饭,所需粮食按学生编制从许堡公社粮站领取,伙食费每月7——8元,主食以稠粥为主,偶尔也吃米糕,一个星期改善一次生活能吃顿馒头,副食在夏季主要是学校菜园自产的蔬菜以及从许堡购买一些蔬菜,冬季以储存的白菜、山药、萝卜为主,最能吃的是腌萝卜,为此,74、75年的学生还编出了顺口溜:“小米饭、臭萝卜,要督(地方俚语:收缴的意思)伙食七八块,想吃点咸盐酱油没钱买”。76年以后,学校购入拖拉机一台,这时经常能从大同购买蔬菜,才使学生生活略有改善。1982年由于食堂饭菜质量下降,曾发生学生罢饭事件,为此,学校专门听取罢饭学生意见,改进了食堂管理,这以后食堂饭菜有了明显提高。

    七、共青团的发展:

   四中建校后,根据县文教局关于直属中学机构编制的要求,在学校设立了团总支,各个班级下设团支部。首任团总支书记是肖映芝,其后分别为赵密林、樊生春、焦泽林、梁仁国。四中共青团的组织活动主要有:一、在校园及教室的黑板办板报;二、配合学校主持广播站,广播站的主要活动是每天上午课间操播放广播体操乐曲,以及每年运动会期间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等;三、配合学校组织各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在恢复高考前搞的比较多,经常排练的文艺节目有样板戏选段、三句半、快板、短剧、独唱等;四、每年新年配合学校组织各班级的《新年联欢会》,联欢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唱歌、猜谜语、蒙眼猜物、巧传乒乓球等等,这项活动也主要是在恢复高考前搞的较多;五、配合学校积极传达领会上级的各种指示精神。

   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先锋队,为四中的发展以及党的后备力量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1973年四中全体共青团员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4年四中全体共青团员合影)
(1975年四中全体团干合影)
(1975年四中团总支成员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7年四中全体团员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9年四中全体团员合影)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87年四中全体团干合影)

    八、教学质量:

   1972年——恢复高考前,该校的办学方针是:“学工、学农、学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时期开始了勤工俭学,每年夏季各个班级都要到大同参加劳动,主要是为大同的建筑工程做搬砖、抬水、搅拌等杂工,譬如大同西街建筑五一菜场时,那里曾就有四中学生劳动的身影,勤工俭学劳动一般一个月左右,吃住在工地。

   同时大同县为四中派驻“工宣队”,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工业生产指导。学校建有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校办工厂一是在后面操场建有铸铁炉,主要是铸造炉子、火盖、炉门、炉底、锅圈等,销往大同县各地,二是建有酱油厂一个,生产的酱油、醋物美价廉,年产八万斤,远销大同、阳高、阳原;校办农场主要是在学校前面的两个菜地,种植蔬菜、山药、玉米等,为学生和教职员工解决生活问题。

   四中工宣队简介:工宣队是“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与当时的“军宣队”的性质基本一致。四中工宣队成立于1974年初,首批进驻四中的工宣队员有队长李世才(复转军人)和李子明、翟绍文。李世才兼任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子明兼任校团总支副书记。他们为四中在操场西南角建起了铸铁炉,带领学生学工,同时带领学生进大同进行“勤工俭学”参加建筑工地劳动,还主办了《共庆小报》,这在当时完全符合毛主席提出的“五、七指示”精神,即“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文革的结束,工宣队于1977年随着撤销。工宣队在四中虽然时间不长,但为四中学子们加强体能锻炼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学生上工业实践课)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5年师生在校办工厂铸铁炉前合影)

   建校之初较重视体育的发展,在操场南墙书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学校建有男女两支篮球队,在大同县四所中学中实力较强;每年定期召开“大同县四中田径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长短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手榴弹等。1979年以后由于重视文化课,体育的发展明显下降,但随着体育特长生的增多,单项体育项目也蓬勃发展,比如1984年7月在朔县举行的雁北地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四中学生狄贵生以58秒3和2分12秒成绩夺男子400米、800米第一名。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5年四中男女篮球队合影)

   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校长郭孝先的大力争取下,调来很多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严肃校纪,对教师要求非常严格。反对学生谈恋爱,延长早晚自习时间,校长郭孝先、副校长王茂成每天早晚自习亲临各个班级检查学生学习动态,并定期组织各个班级在操场进行练兵模拟考试,在四中建立起崇尚教育的学风。1978年高考一炮打红,产生了刘旺等一批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同年四中代表队在参加山西省中学竞赛中李元文获得了全省语文一等奖;1979年又出现了李元文、郭景文等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特别是1981年出现了庞中英全省文科第十名、康欢全省文科第十七名(语文雁北地区第一)的两位状元,并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使得大同县四中名声大噪成为全省有名的中学,大批大同、阳原的学生慕名前来就读。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2年许堡社办高中毕业证)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1975年四中录取通知书)

   九、获取的荣誉:

   自一九八0年以来,四中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九八一年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分别受到雁北地委、行署和大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一九八四年雁北军分区授予飞嘉奖园盆钟一座,一九八四年获中学生运动会一等奖。

许堡教育之五《大同县四中》

    从1972年——1990年的18年间,四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仅1978年——1984年就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29名(七年中为大中专输送本科生40名,专科生36名——内有两名飞行员,各类中专生153名),考入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16名。其中马生武南开大学毕业,后留学加拿大;李忠仁、刘旺、李元文、王春、庞中英、等大学毕业后均被录取为研究生。

 


    (本文资料由张金、刘士英、白钰、柴录、郭剑卿、萧英昌、常世龙、贺忠、郭军、梁仁国、牛步廷、尉润成、杨明山、武振业、杨茂儒、李喜仁、刘进军、梁锦文等提供,照片由张金、张俊林、杨明山、白钰、杨秀楼、杨修忠、郭喜日、尉学文、郭剑卿、梁景元、李元珍、张秀茹、张金德、祁玉清、牛兆林、温汝珍、萧英昌、常世龙、白子虹、刘彦梅、刘忠、梁仁国、萧英昌、柴树林、戴喜钦、周维国、邢叶荣、梁菊珍、梁胜国等提供,特别是尉润成老师提供了大量珍贵照片,在此深表谢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