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课例——《马说》

(2019-05-30 17:15:37)

武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研究课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王俊娟

单 位

武安市第五中学

手 机

13932013403

课题题目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

作课题目

《马说》

年级及学科

八年级语文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文言文整篇背诵难度较大,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一段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问题背诵再完成整段背诵,以此类推完成整篇背诵。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让学生自由谈“从本段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段内容。

3.把学生只言片语的回答变成理解性填空问题串联起来,逐个问题提问,明确答案,再连读三遍加深印象,然后再读几遍直至背会该句子。   

4.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几个问题连接起来就是整段原文。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完成整段的背诵,防止背诵时记串句子,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理解与背诵结合起来。

5.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提示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每一段的背诵,再连段成篇。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在理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先理解后化整为零的背诵方法。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师:第一自然段开篇点明了作者的观点,指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接下来作者又讲怎样展开论述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生齐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你从本段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1:我读出了食马者很无知,不认识千里马,也不会喂养千里马。

2:我读出了千里马在食马者的手下很可怜,它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师:这两个同学的理解正好回答了一个问题,“千里马为什么会被埋没呢?”

3:一方面因为食马者的无知,一方面因为千里马自己吃不饱力气不够。

师:分析得很到位。本段末尾句子是什么语气?

生齐答:反问。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4:“安”在文中是“怎么”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

师:加上句末的“也”字,更加强了反问的语气。这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5:作者在讽刺食马者。

6: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控诉。

师:可见同学们对本段内容理解得很深刻,几道小题检测你的学习成果,用原文填空。

“①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外在特征是什么?”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师:大家把这个句子连读三遍。

学生齐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背下来了?(提问2个同学)再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背熟。

师:“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

8: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直接原因是“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师:把这几个句子读熟背会。(抽查2名同学)

“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愤怒和对食马者的谴责?”

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把这个句子读熟背会。(提问2名同学)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正好是第二段的原文?

学生恍然大悟。

师:根据几个问题的提示,完成第二段的背诵。

生背诵第二段,前后互提。

师:本段作者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并表达了对食马者的谴责。希望同学们能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把全段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问题解决了,背诵难度就降低了。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马说》一文篇幅不长,背诵难度适中,但是本课理解性填空考察得比较多,只单纯机械式的背诵,不能满足考试要求,也不利于对文本的牢固性掌握。因此,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把分析内容结构与背诵相结合,又以限时背诵为督促方式,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缩短背诵时间,提高背诵效率。

课堂操作中,以段为单位进行,化整为零;再归纳写作思路,化零为整。先齐读该段落,检验有无字音、节奏上的错误;再出示具体问题,找到相应的句子,加深理解,同时提取关键信息形成板书,为限时背诵做好准备;然后规定时间背诵该段,前后互提,口头检测,当堂反馈,及时掌握学生背诵情况;最后归纳整理出文章的论证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节奏比较紧凑,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课堂效率。课堂上没有及时完成背诵任务或背诵不熟练的,再利用早读巩固背诵,教师有重点地提问检测,帮助学困生进步。

课堂最后环节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拔高的效果,安排了拓展阅读。如果不安排此环节,可以统整全文背诵,安排理解性默写,这样可以夯实基础。这也是正是这节课上下来比较纠结的地方,我利用早读课及时进行了巩固弥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