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例——《虽有嘉肴》
(2019-05-30 17:10:15)武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研究课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
王俊娟 |
单 位 |
武安市第五中学 |
手 机 |
13932013403 |
课题题目 |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 |
||||
作课题目 |
《虽有嘉肴》 |
年级及学科 |
八年级语文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标注音节;找一名同学朗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2.听范读,明确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味,为观察句式做铺垫。 3.大屏幕出示文章,引导学生观察句式特点,找到每组句子的相同字和不同字,不同字用红笔标注,明确背诵的重点。 4.带领学生一组一组句子背诵,背会了前后互提,及时检测反馈背诵情况;然后集中精力背诵最后一句散句。这样一组一组句子背,缩短背诵时间,提高背诵的准备读。 5.巩固全文的背诵,当堂默写检测,把错别字整理在默写本上。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特点,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学习“观察句式特点辅助背诵”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汇,初步理解儒家的“教学相长”的观念。 |
||||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的课文前半部分,观察其句式,有什么发现吗?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生1:上下两个句子句式一样。 生2:这是对偶句,很工整。 师:大家都有一双发现奥秘的慧眼。上下两句内容相对,句式基本一致。这种对偶句式,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注意体会句式整齐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 师:熟悉了文章的句式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点,一组一组句子背诵。先看第一组,哪些字相同? 生齐答:虽有……弗……不知其……也。 师:把不一样的字用红笔标注,这就是我们背诵的重点。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第一组句子,背会举手。 学生大声背诵,背会举手,前后互提。 师:大家记得很快。我们齐背第一组句子。 生齐背:“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师:第二组句子相同的字是什么?把不同的字红笔标注。 生3:在“是故”是这组句子的总领,相同的是“……然后知……,知……然后能……”。 师:观察很细致。按刚才的方法完成第二组句子的背诵,背会后前后互提。 学生大声背诵,前后互提。 师:同学们,像这样句式工整的文言文,我们就可以像这样,先找到相同的字明确句式,再重点背诵不同点,就能缩短背诵时间,还不容易忘记。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节课我先安排了朗读背诵,再疏通文意,然后分析内容。朗读,为背诵打基础;背诵,为理解做铺垫。 本文与《大道之行也》一样,篇幅短小,共5句话,前3句为对偶句式,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观察句式特点。再逐句背诵,连句成篇。这样,完成背诵后,学生的精力就可以放在最后两句上,大大降低了背诵的难度。利用句式特点辅助背诵,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丢字添字,保证背诵的正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