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同学们拿起书,准确流利地朗读第一段。(学生齐声朗读)大家读得很认真,也很正确。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渔人发现了桃花林。
生2:渔人看到了桃花林的美景。
生3:第一句还介绍了渔人。
师:你很仔细,先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渔人?
生3:朝代,籍贯,职业。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那最后一句话写渔人的什么?
生4:渔人看到美景的反应和做出的决定。
师:分析得很透彻。渔人看到了桃花林的美景很诧异,于是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这是他发现桃花源的前因。我们把大家发言的内容按先后顺序调整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我们把这四方面的内容变成理解性填空,用原句回答,再从每个分句中提取出能提示我们背诵的最关键的一个字。
比如:“作者怎样介绍渔人的?”答案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关键字是“晋、武”(教师板书关键字)
请同学们仿照这种形式改编以下三个问题并作出回答,再提取关键字。
生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答案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关键字是“缘——忘——逢”。
生6:“请找出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答案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关键字是“无——芳草——落英”。
生7:“渔人看到桃林美景有怎样的反应和决定?”答案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关键字是“异——复——穷”。
师:看我们共同列出的提纲,根据提示完成第一段的背诵。
介绍渔人:晋——武
发现桃花林:缘——忘——逢
桃林美景:无——芳草——落英
渔人反应和决定:异——复——穷
|
师:看着提纲背诵,和看着原文背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8:提纲特别清楚,背起来特别轻松。
生9:看着提纲,觉得内容一下子变少了,很快就记住。
师:这钟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完成背诵,省时高效。你能把这份提纲变成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吗?
学生根据提纲绘制思维导图分支。完成全文的背诵提纲,思维导图也绘制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