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课堂的公约性标准

(2023-02-12 23:06:46)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林高明

理想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多少年来,千百万教师及研究者都在不断探索研究。不同的人留下了不同的憧憬:快乐课堂、美丽课堂、智慧课堂、绿色课堂、低碳课堂、自由课堂、生本课堂、学本课堂……其实,“夫物纭纭,各复归其根”,关于理想课堂的表达虽然各不相同,但其中一定是有“公约数”的。我认为,理想课堂至少拥有这些基本元素:自由、快乐、智慧。那么,又怎样才能通往理想课堂呢?

理想课堂的公约性标准

培植“向学”与“自学”的学习本能。每个生命都有不断成长的力量,生命不息,成长不止。理想课堂要顺应生命成长的需要,创生化育天性、滋养个性的精神生活与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先学后教”能有力地培植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本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先学后教”促使个体学习能力的觉醒,也促使心灵的觉醒、成长的觉醒。教师的“退场”就是在不断地催促学生上场,教师的“退位”就是在逼迫学生到位,教师的“示弱”就是鼓励学生“逞强”,教师后教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先学。当学生的学习本能得以舒放,自由、快乐与智慧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之中了。

建构“冲刺”与“挑战”的课堂生活。为什么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精神不振、思维疲软、昏昏欲睡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课堂生活缺乏适当的、令人精神沸腾的智力挑战,无法激发学生智力冲刺的欲望。对于机械重复的学习内容,对于单调乏味、缺乏挑战性的重复训练,对于重复啰唆的教学方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一语中的:“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理想课堂,在于立足学生智力生活的“明天性”,坚信教学要走在学生智力生活的前头,而不是徘徊在学生的身后让他们不胜其烦。

每节课都要有一个令学生为之沉思默想、不想出来就坐立不安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困难、思考的痛苦及快乐。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经过学生互教互学能学会的,教师一律让学生自学,决不包办代替,决不越俎代庖。这种解放有利于学生真正品尝、品味学习的过程与乐趣,把学生引向内在、深层次、高品质的学习。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指出:唯有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才是润泽儿童心田的课堂,才是宁静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这种润泽性和缜密性正是培育孩童知性的关键要素。

“为难于易,为大于细。”我们应该从易处、细处出发,理想课堂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