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词(2):观课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在观课中提升实践智慧
我喜欢用“观课”这个概念,因为“观课”比听课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态。“观”还有“观摩”的意思,更侧重于同级之间的交流、欣赏、学习。观课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观课的几种意识。
学习意识。带着学习的意识,收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在观课过程中以别人的优势对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会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
交流意识。观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勤奋程度等,也可以了解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些基础,观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也可以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
分享意识。观课者重视授课者的工作成效,如同自己的工作一般,观课者就能以最积极的思想参与到授课者的课堂活动之中,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发挥观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避免观课者处于被动听课的境地。
2.观课后的交流反思。
第一是通过探讨,把这堂课推向极致。一堂课下来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交流活动切忌变成批评会。交流时要有个明确的方向,共同探讨如何才能把这种类型的课上好。特别是有了观课的感性材料和思考,通过探讨交流,集思广益,完全能达到目的。这个追求是观课后交流的最基本的目的。
第二是追求某个问题的突破。前文已说过,视教师成长阶段可分为五个层次,教师要对自己所处的阶段进行突破是较不容易的。而观课后的交流探讨是个很好的平台,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这个平台,利用参与探讨交流的各个层次的教师的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寻求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