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智慧的浓缩

(2022-12-11 11:33:4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一、诗意的导入,点燃学习的激情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毛老师亲切地与同学们聊起了家常,他幸福地回忆起自己的乡下老家,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他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孩子们静静地听着,脸上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样子。这时,他忽然话锋一转:你们到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哪位同学也来说说你所看到的农村是什么样的?话音未落,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自己对农村的认识与留恋。由于毛老师导入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因此,学生在回答时的语言十分流畅,用词也非常丰富恰当,让在座的老师都不由得惊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强了。由此可见,老师一个精妙的导入对一节课的深入解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精彩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智慧的浓缩

二、深情的范读,提升诵读的品味

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课必须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新课程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朗读的共同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由于毛老师对文本恰到好处的把握,在范读、指导学生诵读时都非常注重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并不断地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画面,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当学生语气、语调、语速把握不准时,毛老师总能用巧妙的话语及时地给予点拨,然后再让学生练读,扎实到位的朗读指导,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听着孩子们字正腔圆银铃般的诵读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智慧的引领者正带着学生走在诗情画意的乡间小路上,这样的诵读于读者是一种陶醉,于听者是一种享受。

三、精细的解读,把握知识的点面

在学生读懂文本的前提下,毛老师不留痕迹地将主题转到了对文章的分析体会上。对于这个环节,毛老师的处理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任务一下达,学生马上兴趣盎然,抢着回答:一学生说:喜欢“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成群”,说明嫩笋很多。一学生说“我觉得“探”字用得好,这些笋就好像是小娃娃一样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看上去很可爱!”这时毛老师微笑着问:“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小竹笋,想探出头来干什么呢?把看到的景象说一说。”一学生说:“我看到了碧绿的藤,美丽的花,闻到了空气中淡淡的花香。”一学生说:“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竹子,青的竿,绿的叶,投下了一片浓浓的绿荫”……智慧的点拨,精妙的答案,以及老师由衷的激励与表扬,使得场上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场下的我们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声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无限情趣,又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农家生活的乐趣。此刻,赞叹声、掌声响成一片……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当同学们缓缓离开教室。我深信:这一节课学生会对乡下人家向往不已,会对那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记忆犹新,而这些感受将会永远陪伴他们、陶冶他们,提升他们品读文章的能力。

“好课是备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好课是拼出来的,好课是对教育富有情怀对教育不懈追求的结果。”对此,我深信不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