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课有灵魂吗

(2022-10-10 23:12:04)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上周三我镇的一名辅导员开了节少先队主题活动观摩课,主题是《播种爱心,收获快乐》。看得出,这节课辅导员老师很敬业,从整节课的方案设计、程序安排到课件的制作,辅导员老师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于精力,还时不时打电话给我询问一些情况。这学期,我开始担任镇里的少先队辅导员,这是个全新的岗位,因为,10多年的从教经历,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担任过一次少先队辅导员。但是觉得,少先队辅导员是个最具活力的队伍。她们在哪,阳光与笑脸就漫延到哪。记得当校长时,我和那年轻的辅导员的谈话中,我告诉她:“希望你的笑脸能给我们学校增添阳光与活力。学校的活力很大部分取决于辅导员老师的作为。”一节课顺利地下了下来,应该是按辅导员的设计进行,一个流程接一个流程,过渡自然,流畅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孩子们的回答、掌声、微笑都是恰到好处——从辅导员老师满意的笑脸上可以感觉得到。

我的课有灵魂吗

研讨交流会上,听课的老师纷纷对这节课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的优缺点进行了交流。因为我始终认为:上课本身是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不管谁上,都有不尽意之处。一节课就像一块蛋糕,分配给这部分的时间多了,另一部分肯定会有些遗憾。所以,大家的意见似乎竟有了相似的感觉。

但一个吴姓老师开口了,她的一句话:“这节课似乎没有灵魂”,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震惊了,会场一下子就静下来了。她的话和她的人一样,沉静中有着内敛的锋芒:这节课,因为老师本身对这课主题“和谐”一词理解上的片面化,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体验的角度与深度。她说:“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细心地揣摩着老师们的心里,努力配合着老师,完成老师的预设!”

多年来,听的课多了,似乎听到的感叹多是:这节课学生配合不好,所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在想起来,如果没有什么外来的因素影响,在我们目前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相信每个人都会努力帮老师完成任务的:相信,再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在课堂上,他也会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开始遵纪守法。每天乱扔果皮纸屑的孩子,说起我以后肯定会劝阻别人讲卫生时也会脸不红心不跳,是的,每节公开课上,学生们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常常有出乎我们意料的精彩。但这节课后,真正能作到的又有几个?这是我们老师们始终不愿面对和不敢面对的问题。如果教师真的感觉到学生的不配合,也许是学生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种普遍的存在,我常想这是我们的教育之失,还是社会之误?

吴老师的另一个观察更发人深省,她说: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用“他”,我们要如何帮助“他”等,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他”或“他们”的。对物的关注胜过对人的关注……是呀,随着现代社会物化进程的加快,孩子在不断的提醒中生活,这个要注意,那个要小心,过马路到小心、别给陌生人开门……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似乎有种对外界的进入持种本能的拒绝。相对封闭的状态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伴随着孩子长大的东西更多的是物而不是人。他们的视野中,物多于人。给孩子体验深刻,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也许是电脑、是电视而不是人。渐渐的,孩子对物的依赖超过对人的依赖。自觉不自觉中,表达中的重点都是物:“如果同学骑在狮子上,我会叫他下来”“花圃里有纸屑,我会主动去捡!” 这些话语中的多少是言不由衷的我们姑且不论,可是那种非我即是他,物胜于人的潜意识表露无遗。而且,这种表达,甚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称赞。

新课改多年了,可真正改变的有多少呢,我们上课,特别是公开课,我们下大力气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形式上的设计,因为对每个环节有着细致的预设,有的甚至设计了每个学生的每句话,每个表情、每次掌声、与每次的微笑——尽管有时,微笑并非发自内心,所以老师们觉得累---怎么会不累呢?

因为有老师的充分的预设与孩子的配合甚至多次的”操练”,所以课堂的一切程序都在施教者的掌握之中,因为有预设才不会有意外。因为不会有意外,课堂的气氛与节奏才是大家想象中的成功,皆大欢喜——这就像开喜宴,美味佳肴按预先的安排,一道接一道在主人认为合适的时候端上桌,至于,这道菜是如何作出来的,似乎就不太重要了,因为每道菜的调味的过程,有太多的不确定存在,或咸或淡,有时调味的人自己都没有把握.也不一定合大家的胃口.事前准备的菜多好呀,口味经过多次的调试,有把握.而且,大家习惯这么吃, 觉得好吃就行了.只是,这种皆大欢喜的背后,作为主角的学生,表演过多次的或肤浅或深刻的体验,这种没有多少自我的在内演出,真正能触及他的灵魂深处吗?久之,他心目中教育与教师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常常的,我们是不是该问自己一句“我的课有灵魂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