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系列篇三:不要等待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孩子成长中,家庭教育的关键期是哪一个阶段?好多家长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很想知道准确的答案。我认为,孩子成长的确有最关键的时期,但作为家长不要盲目地追求关键期。
一般来说,在孩子升入初二或高中后,家长都有一个教育的高原期,似乎感觉孩子猛然间长大了,不听话了,“收拾”不住了。这时,先前很少在家庭教育方面付出的家长如梦初醒,赶紧集中精力来教育孩子,但难度挺大,在极短时间内又很难让孩子按预期状况发展。
2012届学生家长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家长——M。M在市委工作,M的孩子H开学时是以借读生的身份进来的。刚来时,H就表现出了不守纪律、不按时交作业等的不良习惯。渐渐地,竟然开始旷课,进网吧。因为有大环境的良好依托,我将精力集中起来教育H,没有多给家长添麻烦。教育的过程中,虽然我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于是,我采取了家校结合的方式来教育H。
跟H的家长M的一次长谈,让我了解到H小学、初中的大致情况。H在小学阶段基本上由爷爷和奶奶抚养,由于这一种特殊的关系,让H养成了诸多不良的习惯。比如,生活不能自理,胡乱花钱,自私自利等等。当看到这一种状况的时候,M立即将其想办法转到身边的学校来上学。M告诉我,因为自己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虽然将孩子转到了身边,但没有好好陪伴孩子。即使有整块的时间,也没有严格地要求H,总感觉自己以前亏欠孩子的太多,他要什么基本上给什么,根本没有用心地去关注他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中考结束,H极不理想的成绩才让M恍然大悟,再不能对H的教育掉以轻心了,应该为其集中精力来教育了。为此,M想方设法将H以借读生的身份转到了我们学校。
M的想法我们是能够理解的,他希望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内,能让孩子有一个大的转变。这是人之常情和常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仅凭这一点让一个不良习惯附身好多的孩子转变真是难上加难,很不容易实现。能转变的例子有,但寥寥无几。真要转变,我认为除了良好的环境和教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孩子自身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其实,自从跟M联系后,我对H改变了教育的策略,软硬兼施,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和资源来疏导他,但作用不大。
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和严格的教育监督,H又恢复了初中时的逃学、夜不归宿和沉迷网络游戏的恶习。记得H三天没来学校的时候,我曾经跟学生一起去家访过,任凭我们讲多少道理,H都不来上学了。最终,M也心灰意冷了,放弃了对H的教育。第二学期开始,M告诉我H又想上学了,只能将其送到了远方的一个亲戚家里去读当地的初三了,打算再一次参加中考。再后来,也不知道H的发展状况了。
从M教育自己孩子的身上,我有这样的体会。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时,不能只等到自己所认为的关键期才开始下大力气教育孩子。毫无疑问,家长认为的这个“关键期”即为中考前和高考前。殊不知,一个孩子的成长如同一棵树的成长,只有从小关注并进行不断地修整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仅仅把功夫用在即将成材的时候,只能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很难有预期的收获。
因此,我要告诉家长们,不要等待什么孩子教育的关键期,把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当作关键期,认真地陪伴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义务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