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语感

(2022-06-30 22:47:3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感觉、体悟、体验。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则这样解释语感:“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对于语感,《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汽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远处层叠起伏的青色山峦,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出现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并内心苏生出一种极愉悦的审美体验,这就是“语感”;满眼满目一片生机盎然的绿,一片醉人醉心的绿,我们立即会想起朱自清先生在《梅雨潭》中所描写的再细致不过的“梅雨潭的绿”,想到文中那让人无法不心动的至情的抒情,想到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著名诗句,并也立即想即席赋诗一首,这也是“语感”;我们看电视连续剧,听《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内心热血沸腾,顿时感到做为一名山东人、一名山东大汉的自豪,听彭丽媛演唱的其中的插曲《茫茫乾坤方圆几何》,当听到“茫茫乾坤方圆几何/长传我千百年民族魂魄/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走马扬鞭翻山过河/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几番起落,风云振作/赶他个天时地利与人和”时,我们的内心顿时有一种英雄失路之悲,并产生一种莫名的豪壮,献身沙场、马革裹尸的英勇无畏和中华男儿的豪气一并涌上心头——这也是语感。在一个暑假里,我看了几集《水浒传》后,深深地被梁山好汉那种豪气与精神感动了,心想:我也写一首梁山好汉的歌词。只有20分钟的时间,一首《咱梁山英雄顶天立地》写成了,并发表在2003年10月的《山东教育》上。我是这样写的:

“那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那一片英雄聚义的山青水碧,

那一壶生死之交的醇香浊酒,那一声充满真情的大哥兄弟。

那一腔赤胆忠勇的男儿豪气,那一次泪洒衣襟的聚散分离,

那一身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那一手抱打不平的中华武艺。

朗朗乾坤,俺心存正义,杀富济贫,俺自有道理。

求什么,高官厚禄多烦劳,为只为,天下百姓不受欺。

一个个英雄顶天立地,我们把英雄的故事传扬铭记;

一张张脸孔那么熟悉,全是咱好汉千百年可歌可泣。”

语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强调学生大量读书,大量积累,强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凡是教材中要求会背的文章或段落,要求会背的诗词,必须背诵,且能正确地默写,除了背诵教材上所列的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文章文段之外,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篇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的诗文,宋代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诗文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背诵。 

只有这样,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