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选角度,一材多用

(2022-06-01 13:25:37)
标签:

语文

作文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素材,只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就能挖掘出不同内涵。角度决定深度,要善于转换角度,努力实现素材某一方面的内涵与文章表现主题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在写作时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择有利于表现主题的角度运用素材。这样,一个素材就可以运用于多个话题,取得一材多用的效果。

巧选角度,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首先需要思维角度的改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一千个读者的欣赏角度是各不相同的。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捕捉思维带给我们的崭新发现,使文章富有新意。如果联系实际来审视素材本身,就能找到素材与时代的契合点,让文章更有价值。如《勇于检讨》一文:

现在我们缺少的也许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检讨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过失,就要敢于正视。君不见巴拿马总统卡多·马蒂内利,由于审查时没有发现国徽图案出现差错,发表电视讲话向4万个人一一道歉;君不见共和国副总理王岐山,就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真诚向社会各界道歉;君不见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拉闸限电坦诚在人代会道歉。他们都身居高位,却能正确面对工作上的失误,诚恳道歉,折射出的是非凡的勇气,赢得的是世人的由衷赞许!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歪曲历史,叫嚣“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面对中国政府及两国人民的强烈谴责,拒不道歉。他缺少的不仅是面对历史的正确态度,更缺少检讨的勇气!

面对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人代会上的道歉这则素材,作者独辟蹊径,联系社会实际,从当今社会缺失的“敢于检讨的勇气”来审视素材,运用素材。共和国两位高官的坦诚道歉正是时代急需的,正是时代所呼唤的,从而使文章论述更有针对性。最后,联系日本名古屋市长拒绝道歉的素材,一方面和前面素材形成对比,更好地表现主题,同时有极强的时代感。

一材多用,还需要对材料做个性解读。要做到个性解读,就需要剖析素材,独立思考,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这里的个性解读,必须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而不能为了主题的表达,强加给素材以内涵。如《懂得尊重》一文:

懂得尊重,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懂得尊重,德国总理勃兰特惊天一跪,赢得世界的理解与尊重;因为懂得尊重,副总理王岐山表达歉意,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因为懂得尊重,发改委主任把民众的批评放在眼里,作出积极回应,在两会时站出来面对舆论,向社会检讨,其精神值得赞赏。相反,日本名古屋市长不顾中国人民的感受,不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居然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对错误道歉,最终导致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让两个有着34年友好交往历史的城市之间的交流蒙上阴影。所以,懂得尊重是通往理解与信任的阶梯。只有拥有懂得尊重的意识,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对于共和国高层领导道歉,作者没有褒扬其行为,礼赞其精神,而是思考这行为背后的理念,提炼为“懂得尊重”,并进而思考其实质,思考其作用,并联系勃兰特惊天一跪和日本名古屋市长不道歉的事例,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一材多用,更需要对材料的恰当取舍。“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这是陆游总结出的诗歌创作经验。“天机云锦”即各种素材,“剪裁妙处”即不机械地运用素材,而是要像裁缝一样善于利用、选择材料。一则素材,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可以支撑多方面的主题。这样,我们可以选取材料和作文主题一致的部分,使素材能够充分地表现主题,为主题服务。如《榜样》一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年初,作为副总理的王岐山表达歉意、作为发改委主任的张平向社会作出检讨,真诚面对过失,坦诚面对公众,给那些缺乏道歉意识的官员好好上了一课。从副总理的“很惭愧,很不好意思”,到发改委主任的“如实地向社会作出检讨”,高层的这种道歉意识,能自上而下地给地方官员做出很好的政治示范。可喜的是,今年年初,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对今年出现的“游客吃海鲜被宰”现象向大家表示歉意,广西自治区河池市市长何辛幸就铬污染向公众道歉。这样,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做引领,下级领导严于律己更务实。反之,如果像日本名古屋市长之流,歪曲历史,不敢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势必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贻害无穷!

面对同一则素材,由于思考角度不同,选用素材的方向就不同。作者从榜样的力量这一角度选用素材,从去年中央高层领导道歉的榜样引申到今年地方领导道歉,再到日本名古屋市长拒绝道歉,正反对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