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叙事”才能脱颖而出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昨天,参加了区域性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的评比,其实,每一次类似这样评比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与提升的过程。听组织者介绍,之前网上提交的有四千多篇,后来要求各校进行筛选,因而,最终参加评选的只有两千多篇。即便如此,要想榜上有名也不易,因为整个获奖比例只有65﹪。本学科参评篇数不多,但真正给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几乎没有。不难看出,有的确是自己写的,有的似曾相识,有的则是网上下载的。殊不知,一篇文章犹如一件产品,要想吸引人,除了基本的卖相,关键要有过得硬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教育叙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首先,必须清楚,“案例”不等于“教案”,“叙事”不等于“故事”。我想除了基本的写作要求、文体套路与文本规范以外(这里不再赘述),至少这样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真实。无论是案例还是叙事,首先必须真实。即所述确实发生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不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要想自己的文章为人接受的基本前提。换言之,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始终是假的。假的永远不能长久。当然,关键是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做到随时观察,及时记录。
第二,真情。情能感人,更能动人。也就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要融入一些自然而又能打动人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动人,倘若停留于简单的叙述一件事情,即便真实,不仅打动不了别人,自然称不上一篇好文章。
第三,真味。味者,入心也。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很多,是不是每一件都值得记录或叙述?显然不是。只有那些能给人心灵触动、思想升华、眼前一亮的事件才值得记录、整理与反思,同时,通过当事人的描述与写作,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甚至久久挥之不去。
也许让我来写,未必就能写出类似这样的文章来,但作为读者,我很期望能够读到这样的文章。倘若真能做到上述几点,我敢说这样的文章不会差。其实,写文章犹如生活,不再长短,只求鲜活真实,如此才有可能有滋有味,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