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百法(71-75)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71.学会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叫生活环境,它有大小 之分,大到社会发展形势、社会风尚,小到一街一市、一院一室;自然 环境,主要指气候、地理和各种自然景象变化。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 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所进行的描写。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大致可采取如下两种形式:
(1)独立成段或较大篇幅地集中进行描写。通过描写环境,展示生 活画面、自然景观,借以赞扬人物,表现文章主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小站》一文中有这样几段话: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
这是几段典型的集中地大篇幅地生活环境描写。作者按方位顺序介 绍了小站的情况——经过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站容,突出了这个车 站小而精、美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了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旅客、 热爱祖国铁道事业的精神。
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集中地大篇幅地描写环境时:方位顺序要清 晰,描写的目的要明确。
(2)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 境描写。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 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
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文章之所以感人,与事情发生的典型环 境及作者巧妙穿插环境描写是分不开的。作者几次描写环境:“这天外 面下着大雨,瓢泼一般。”→“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爸 爸又转身钻进雨雾里。”→“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这 样,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映衬出爸爸坚强 的意志,为了“我”的学习、不惧任何困难的高大形象。难怪爸爸的行 动令“我”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
这篇短文也告诉我们,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穿插环境描写时:穿插的 时机要妥当;描写的目的要明确;描写的语句要精练,防止喧宾夺主。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环境描写?如何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描写环境 时要注意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状物或写人叙事的习作,看看文中是怎 样通过描写环境突出中心思想的。文中还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72.学会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缀合而成的。因此,写好场面, 是出色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前提。有些文章中心思想不突出,人 物形象不突出、不鲜明,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表现事情经过的 重要场面写好。
怎样把场面写好,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呢?
(1)安排好“面”与“点”,既要照顾全面(整个场面),又要突 出主要人物(点)。
摄影师拍摄战斗场面时:有时要鸟瞰战场全景,有时要拉近镜头, 拍摄局部厮杀的特殊人物。没有全景,特殊人物就失去了广阔的背景、 陪衬;没有特写镜头,这宏大的场面就显得空洞,主要人物就难以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场面也是如此: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 围或人物活动概况,文章内容才丰富,读者才能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色、 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表现出来,才会让读者对事件的意义、重点人物 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话: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
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 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liáo)亮的冲锋号吹响了,
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 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壳。导火索“哧
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
这是一个英勇壮烈的场面,先写董存瑞“舍身”的背景、氛围(桥 高坡滑,无法放置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嘹亮的冲锋号 吹响了,喊杀声由远及近,如果不马上炸掉暗堡,就会阻碍大部队前进, 造成更大伤亡),再写他“舍身”的行为表现。这样,英雄“舍身”的 原因、意义、价值写清楚了,人物的高大形象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只是要提醒同学们:在安排“点”与“面”时,可以先写“面”, 后写“点”;也可以先写“点”,后写“面”;还可以先写“面”,接 着写“点”,然后再写“面”。
(2)写好双方的表现。 这是对比赛、联欢等场面而言的。因为这样的场面都是由双方参与的,所以在描写这类场面时,既要写好“我方”的表现(有点有面), 又要注意描写“对方”的表现(点面结合)。这样,事件的中心思想、 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大的活动背景中显现、突出出来。下面这几段话是《拔 河比赛》一文的“经过”部分,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 特点: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参加比赛的同学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场上的掌声、欢呼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第一局比赛五(2)班的同学赢了,我班同学不甘示弱,个个小脸憋得通红。 第二局我打头,心想: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赢他们。决定胜负的关头开始了。尽管我们咬紧牙关,皱紧眉头,汗水都急出来了,但是 脚一个劲儿地打滑。眼瞅着绳子上的红布条一寸寸地向他们班移去。我 们的李老师更是着急,她用力喊:“加油啊!使劲往后拉!”“完了, 我们输定了。”
“哦!我们赢了。”二班同学兴高采烈地跳起来,高喊着,“我们 胜利了。”声音大得好像让全世界都听到这个喜讯似的。
这几段话先写总的场面;接着略写第一局双方的表现;然后详写第 二局“我方”奋力拼搏的情景,“对方”获胜的喜悦场面。纵观整个“经 过”,照顾双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3)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切忌过多地发表议论。这一点,
《拔河比赛》的“经过”部分,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思考练习】
(1)场面描写在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通过场面 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描写时要注意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叙事、写活动的习作,看看文中 的场面描写写得怎么样,是否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了。有问题,动笔改 一改。
7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游记或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具体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 然景色,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除此之外,在写人记 事的文章里,也往往需要描写景物。在写这些文章时,可以通过穿插景 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故事发展铺设条件;推动情节发展; 衬托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借助景物描写,来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的: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记 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假山威武地耸立着。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 弧线,往河里一投。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
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 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 了。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于是, 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 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谢谢你,小 朋友!”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弟弟连忙说:“我不要。阿姨, 再见!”说完就跑开了。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真是个助 人为乐的小雷锋!”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弟弟边走边唱,活泼、天真的样子, 真是可爱极了。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好 像在说:“小弟弟,好孩子!小弟弟,好孩子!??”
这篇短文先后两次描写了景物。开头通过描写景物,既衬托出我们 游玩时的愉快心情和弟弟的聪明、灵巧,也为下文弟弟领着一个素不相 识的小妹妹找妈妈写清了环境;结尾通过描写“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 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不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表达了我们痛快、 高兴的心情,还巧妙地赞誉了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短文的中心 思想。
这篇短文,也提醒我们:
(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 线、为中心思想服务。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 花”的作用。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 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 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 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 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总之,要随着情 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
(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 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 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 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
【思考练习】
(1)在写人记事(含活动)的文章里,插写景物都有哪些作用?如 何通过插写景物突出中心思想?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含活动)的习作,看看文中 有没有插写景物,插写的景物是不是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有问题,动 笔改一改。
74.学会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细节,指人物某些细微的装饰、表情、动作、语言和细微的事物。 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刻画、描绘。
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细节描写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泛。它既可以用于 写人记事,也可以用于写景状物。
表面看来,细节描写无足轻重,实际却是小中见大。它能够使文章 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丰满而漂亮,更富有感染力。单就写人记事来说, 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用来设置悬念,作为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可以用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可以用来表现 人物的个性特征、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和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高 大丰盈,进而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告辞时,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了。他(指周恩来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 周总理过来把小转椅扶正这一细节,乍看起来似乎很琐细,但实际 包含的意思是很深的:周总理尽管工作了一整夜,已是十分劳累,但仍 遇事细心,对生活琐事也不疏忽大意。这就表现出了周总理一丝不苟的精神,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我的爸爸
我爸复员后,在十六局工作。他十分关心我和弟弟的学习。 那是在前一段的复习时间里。爸爸见我们每天晚上都得背自然、地理和思想品德,早晨起来还得背一会儿,便给我们拿出一盒“蜂王精”, 说:“你和弟弟每人每天喝两瓶儿。”两天过去了,盒里只剩下两瓶儿 了。我对爸爸说:“爸,我和弟弟快把这盒‘蜂王精’喝完了。别这样 早晨晚上地喝了,太浪费了!”“没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考个好成 绩,爸爸那儿还有九盒‘蜂王精’呢!”我吃了一惊,爸爸买了十盒“蜂 王精”呀,一盒就是十多元钱,十盒就是一百多元钱呢!爸爸为了我们 能考一个好成绩,竟花了这么多的钱。如今他穿的毛衣还是妈妈当年用 白手套线织的呢,戴的还是在部队上发的那顶军棉帽。那双棉鞋是以前 买的,好几年了,直到现在他还穿着。
想到这些,我悄悄提醒弟弟: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爸、妈争光,决 不辜负爸爸、妈妈对咱们的一片爱心。
这是一篇真实而感人的短文。文章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与作 者正确运用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短文前面写爸爸让“我”和弟弟每人 每天喝两瓶儿。因为一盒“蜂王精”内装十小瓶,所以“两天过去了, 盒里只剩下两瓶儿了”。内容真实严密,自然引出下文。后面,作者当 得知爸爸为了“我”和弟弟能考个好成绩,竟花了一百多元钱、买了十 盒“蜂王精”时,笔锋一转,具体写了爸爸穿戴这一细节。这一细节和 文章所记叙的主要内容形成鲜明对照,写出了爸爸情愿自己俭省节约、对我们无限关怀并寄予厚望的品格,也自然引出了文章结尾一段。 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还能够得出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
心思想的一些经验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细节要真实,是确实存在,切不可马马虎虎或添枝加叶。细节 若失真,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2)细节要典型,要以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思想为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时,不能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随意写进文章,一定 要精选,以“细节”显示人物“大节”。
(3)要安排好描写细节的时机,把细节描写与场面、环境、景物等 描写紧密结合,有机融到文章的情节之中。
(4)描写细节要细致、具体、形象、逼真,用词又要精当、绘形传 神。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日常留心观察细微(哪怕是个眼神,一个细 小的表现、变化),准确记忆当时的情况是前提。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什么说细节描写可以“小”中见“大”?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思想?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描写人物或事物的习作,看看文中有没 有细节描写,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有什么问题, 动笔改一改。
75.学会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除直接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从 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突出中心思想之外,还有一种写人的方法——侧面 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间接地反映所要描写的人物,就是通过对此人有联 系的其他人物或事物的描写,来间接烘托,从而达到以此显彼、表现突出这个人物的目的。 从表达的效果看,侧面描写往往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中心更突出。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主人公是邱少云,而文章当中却集中 地描写了“我”矛盾、焦急、希望和痛苦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对“我”在邱少云被烈火重重包围时的复杂心情的描写,这样就从 侧面烘托了邱少云当时极端危险的处境,反映了邱少云所表现的为了革命利益、全局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精神。 又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群众称赞的语言——“雨来是个好 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样就从侧面高度评价了雨来 的品质;《江姐》一文中,写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慰问信及决心要 向江姐学习,这就从侧面热情赞颂了江姐“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通过侧面描写来 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
“懒”爸爸
我的爸爸什么都好,可就是“懒”。
妈妈辛辛苦苦做得了饭,可爸爸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饿,一个劲儿地写着他的科研论文。开饭了,我走到爸爸身边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地喊:“爸爸吃饭!”爸爸一惊,放下笔杆,看了看表:“噢!已经九点钟了。” 在妈妈的唠叨下,爸爸端来一碗饭,三下五除二,吃完米饭,但忘了吃 妈妈特意为爸爸做的虾。妈妈走过来问:“虾不好吃?”爸爸认真地说:“是的。”可把妈妈气坏了。 到了吃中午饭时,这回妈妈自己去叫爸爸。爸爸说:“九点钟吃啥饭?”妈妈说:“看看天色,难道你总是过九点?”爸爸仔细地看了看 表,恍然大悟地说:“手表忘了上弦了!”我也连声责怪爸爸“懒”。 爸爸看了看我,笑着摸了摸我的脸蛋说:“你说说,爸爸怎么懒?”我说:“爸爸懒得睡觉、懒得吃饭、懒得带我去公园??”爸爸、妈妈听 后都笑了。不久,我又看到了爸爸的科研奖状,扑哧笑了。妈妈问我为什么发笑,我对妈妈说:“我的爸爸只有得奖才是最勤的!”
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很有新意。尤其是文章结尾部分,小作者通过 描写自己的答话——“爸爸懒得睡觉、懒得吃饭、懒得带我去公园??”“只有得奖才是最勤的!”这样就借“我”的口,从侧面赞扬了爸爸废 寝忘食、专心搞科研的精神,点明了文章主旨。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两点:
要因文章的特点、需要来安排侧面描写,增强目的性,不能滥用。 如《我的战友***》一文: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中,主人公既不能说话 也不能行动,作者又不便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因此,作者只得从人物 的神态上及借助“我”的心理来刻画人物。
侧面描写一般要简洁、精当,以防淹没重点描写对象,造成事与 愿违的结果。
【思考练习】
(1)什么是侧面描写?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 想?
(2)以《____能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 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