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课堂转型的三大变化

(2022-05-02 13:20:4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廖飞

课堂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向哪里?

未来课堂转型的三大变化

以笔者之愚见,未来新教育、新课堂至少会有三个明显变化。

变化一,课程教育功效最大化。学科课程有知识传授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发展指导功能、学科技能与职业技能教育功能、学科素养培养功能、思维训练功能等。学科教师上课只会单一进行知识教学或应试训练,将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吴强主任说得好,“继续追逐学科知识点和应试高分,只能是死路一条。”衡量课堂教学效果,不是看你一节课讲了几个概念、做了几道题目,而是看课程功能是否最大化,是否利用了教学资源达到更多教育功效。

变化二,关注个体差异发展。我们很强调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例如逐年加大分配生名额的比例,但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重点中学与资优生同堂学习一样的课程内容、符合一样的教学标准要求,如果要兼顾弱势学生不掉队,就不得不牺牲资优生的发展空间,这对资优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因此,差异教育应该是双向的:在保障弱势学生补偿教育、公平教育的同时,也要为资优生提供加速学习、优化学习的机会。建平中学采用的是走班式分层差异教学;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主持的“自然分材”实验,则是不走班条件下的差异教学。

当然,未来教育要想根本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还应该让教育转型到德国那样的让学生“自然分流”的教育体制,让不同潜质的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学校、课程、课题和导师。

变化三,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要求更高。印度一款只有35美元的世界最廉价的平板电脑即将普及中小学,今后,课堂格局将形成学习的信息资源“师生公平化”的教学情境,这将加速革命性的课堂转型,使课堂学习不只是建构知识,更是连接、交换、发现知识的渠道。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意学习、交流的平台;需要更多教育学、心理学的运用技巧;需要既表现教师的智慧设计与调控,又要展现学生的智慧空间和潜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