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现教育本真的“道德课堂”

(2022-04-30 18:23:2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看到“道德课堂”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是恩格斯的那句名言:“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为什么不道德,因为这样的婚姻不能给夫妻双方带来快乐、幸福。婚姻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情感的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合法性、情感性是婚姻的两个基本属性,实际上缺乏任何一个属性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

体现教育本真的“道德课堂”

按照以上逻辑,我们认为:只有认知,没有情感(兴趣、精神)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有教师主导性,没有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有结论,没有过程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有教书,没有育人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有效果,没有效率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重传授知识,不重能力培养的课堂是不道德的;只面向少数学生,不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是不道德的……

显然,在这里“道德”一词指的是其隐义,即合乎人性,合乎规律。合乎人性也即合乎儿童天性,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要体现生命性、自然性、情感性、活动性、生动性、主动性,儿童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会体验到乐趣、幸福。合乎规律也即合乎儿童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合乎规律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道德课堂”即合乎人性、合乎规律的课堂。

“道德”一词就其本义而言,应该是向善的意思,“道德课堂”就是指教人做人、使人为善、引人向善的课堂。“道德课堂”的这一理念与《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的精辟解释相一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必定包含着教人做人、使人为善、引人向善的意图和努力。总之,“道德课堂”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本真,“道德课堂”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体现。我们应该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这两个方面整合起来,就能比较全面地勾勒“道德课堂”的涵义。“道德课堂”不仅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德性问题、人性问题、伦理问题,而且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智问题、能力问题、智慧问题、质量问题。

就实践而言,“道德课堂”显然是个开放的体系,可以从任何一个维度,找准一个着力点进行探索和构建,从而显示“道德课堂”的丰富形态。几年来,郑州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道德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

为了更加突显“道德课堂”的主题和改革的针对性,笔者建议,当前“道德课堂”改革要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问题。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是道德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目标的教学都会使学生的发展受损。教师要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基础背景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

第二,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这是当前教学的最高道德。低效、无效的教学,无休止地占用学生的时间,这是教育的无能、悲哀,是最不道德的。教师要从改变教学关系入手,切实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