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的教学过程

(2022-04-30 18:13:3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查有梁

作者在《新教学模式之建构》中,研究思维模式,提出有4种基本的思维模式:逻辑型、操作型、情感型、交往型,以及综合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理想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创之以新;同时相对应,学生要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整合顿悟。

理想的教学过程

教师晓之以理,提问精讲,是为了启发学生,同时就要求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接受。教师善于晓之以理,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大受其益。

教师导之以行,做出榜样,是为了示范学生,接着就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探究。教师善于导之以行,操作思维强的学生大受其益。

教师动之以情,艺术展示,是为了感动学生,同时就要求学生审美鉴赏,情感体验。教师善于动之以情,情感思维强的学生大受其益。

教师传之以神,画龙点睛,是为了给予方法,接着就要求学生心领神会,合作交流。教师善于传之以神,交往思维强的学生大受其益。

教师创之以新,化繁为易,是为了引人入胜,同时就希望学生把握关键,整合顿悟。教师善于创之以新,综合思维强的学生大受其益。

上述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一一对应,是一个理想教学过程。

为什么说这是“理想的”教学过程呢?

因为,一个班级约50位学生之中,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操作思维强,有的情感思维强,有的交往思维强,有的综合思维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一一“因材施教”。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创之以新,于此对应,学生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整合顿悟。那么,可以说教师基本上做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各得其所,因材施教,因材而学。这可以说是理想的教学过程。

当然,不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能够做到的。也有一些教师能够接近做到这种理想的教学过程。但是,一节课,能够做好5个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过程,教学也会出彩。

认知型的教学模式、启发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晓之以理,提问精讲,是为了启发学生,同时就要求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接受。

活动型的教学模式、操作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导之以行,做出榜样,是为了示范学生,接着就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探究。

情感型的教学模式、自学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动之以情,艺术展示,是为了感动学生,同时就要求学生审美鉴赏,情感体验。

交往型的教学模式、合作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传之以神,画龙点睛,是为了给予方法,接着就要求学生心领神会,合作交流。

综合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创之以新,化繁为易,是为了引人入胜,同时就希望学生把握关键,整合顿悟。

根据作者的研究和统计,小学、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有68个环节,即68个教学阶段。教学环节、教学阶段,也可以称为教学过程。优秀的教师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除了“开头”和“结尾”,两个过程之外,在课堂上,有时还会有“随机生成”的一个过程。

“开头”和“结尾”的教学过程要力求短小精干、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控制在3分钟左右。“随机生成”的教学过程,要力求机智风趣、幽默包容、点到为止。但是,一节课的核心的教学过程往往有5个。统计地看,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平均有8个,每个过程的平均时间为5分钟。即平均5分钟就要换“节目”。

5个核心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师晓之以理,学生思考接受;教师导之以行,学生活动探究;教师动之以情,学生情感体验;教师传之以神,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创之以新,学生整合顿悟。这5个核心教学过程的顺序,可以灵活变化。根据数学公式计算有120种不同的排列。

每一个核心教学过程所用的平均时间,一般控制在57分钟以内。一个核心教学过程的时间不应短于5分钟,也不要长于7分钟。所以,上课要开门见山,结尾要力求简短。“随机生成”的一个过程,要有发散、更要有收敛,最好也不要超过7分钟。核心的5个教学过程都有,有利于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发展。

理想的教学过程有120种可能的方式,这为教师们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