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现场:“实物配对”展示心爱物品

(2022-04-28 17:21:18)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实体化”教学模式是西下池小学“心课堂”的重要创新成果。本期将通过详细描述“介绍自己喜欢的物品”课堂实录,向读者全方位展现“实物配对”课堂的过程与效果。

课堂现场:“实物配对”展示心爱物品

学习目标:

1. 重温课文《敦煌壁画》,探讨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敦煌壁画,并分享搜集到的类似文章。

2. 运用“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这一方法,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物品。

环节设置:

1. 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有请吕萌萌同学主持今天这节课。

主持人: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学习目标,看看有没有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2. 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主持人:既然没有疑问,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学习目标:复习《敦煌壁画》这篇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敦煌壁画的,然后分享搜集到的类似文章,小组活动3~5分钟。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时,教师走进小组,对小组成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们在干什么?”“准备怎么展示?”“需要我帮助吗?”

3. 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主持人:在刚才的环节,同学们对第一个学习目标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很精彩,不过,我觉得精彩的同时,我们的评价还不够到位。下一个学习目标展示,我们要在评价方面有所改善,现在让我们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小组活动8~10分钟。

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走进小组,进行以下询问:

“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你们准备怎么做?”“需要我的帮助吗?”

展示

主持人:小组活动时间到。现在请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学生:《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从水的清、静、绿和山的奇、秀、险来介绍桂林的美丽风景。

学生:《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从种子的外观、结构、种类等几方面进行介绍,让我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

学生:《神奇校车:水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水的形态、形成过程及用途。通过阅读,我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了水。

教师:以上是这几个同学的展示,也是他们的理解。从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到课外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神奇校车:水的故事》,我们看到,原来还有很多像《敦煌壁画》这篇课文一样,运用“从几方面介绍事物”这样的写作方法的文章或书籍,我觉得他们很会学习,也很会读书,真好!

教师:在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时,胡毅园同学终于突破自己,勇敢地和我们分享了《麋鹿》这篇课文,而且表达非常流利,请在评价台上为自己的小组升级。

展示

主持人:刚才的小组活动,同学们很投入也很热烈,现在让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展示。

(两人合作,结合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自己手中的布偶鼠。)

女生:一天放学,一个小男孩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垃圾堆上有一个脏兮兮的布偶鼠。他觉得虽然脏,但还没有坏掉,扔了很可惜,拾回家中洗了又洗,终于成为现在我手中这个可爱的布偶鼠。

男生:虽然是捡到的,但我很喜欢,你们瞧,它穿了灰色的外衣,系了一个黑色蝴蝶结,看上去很帅气。尤其是这个大牙,看上去很搞笑!

女生:这个布偶鼠摸着软软的、绵绵的,抱起来很舒服,我也很喜欢!

(两人合作,向大家介绍手中的靠垫。)

男生1:我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置之脑后”,打一生活用品。

男生2:大家猜得不错,就是靠垫。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正方形、淡绿色的靠垫,正中间是一个正在享用美餐的小奶牛,如同孩子般露出灿烂的笑容,栩栩如生。

男生1:这个靠垫用途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当做枕头,还可以用来抱、靠,更有趣的是,它可以用来当玩具和出气筒。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可以随意地打来打去,它不仅不“哭”,还会对你微笑,非常可爱。

男生2:靠垫的形状很多,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心形,还有非常可爱的卡通形状,比如大嘴猴、笨笨猪……

(你刚才的展示真棒,哥们儿给你一个拥抱!加油!)

4. 教师总结

教师:这节课的目标完成得很好。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时,同学们能够从课外书上搜集到类似文章,让我觉得你们很会读书;第二个学习目标,同学们都能从外观、颜色、结构、用途等方面介绍,还用上了列提纲、简笔画、做图表的方式来充分展示,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但这一节课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在展示的时候,同学们的评价不够及时。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倾听力不够,希望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所改善。

重点表扬第一小组,小组活动时团队合作特别好,所以展示时很精彩。第五小组今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改善自身问题,使得今天呈现的状态特别出色。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运用“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这一方法,写一篇文章,主题就是“介绍自己喜欢的物品”,题目自拟。

5. 反馈

以下是学生赵书飞写的文章,题目叫《圆圆》:

圆圆是一块可爱的小石头,是我最爱的一件物品。

椭圆形的形状显得十分可爱,摸起来万分的光滑,很舒服。放在手里冰冰凉凉,非常清爽。如果把它放在脸上,那么,你此时此刻最想说的一个字,就是“爽”。

其实,我们仔细一看,它的内部还有一些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块玉呢!

爸爸的朋友将这块石头送给了他。他刚一回家就拿出来显摆。我缠着老爸,非让他送给我。老爸坚持不住了,终于将这块石头送给了我。

我每天睡觉时都拿着它,让它陪我一起入睡。从那一刻起,这块石头就成了我的宝贝。

(作者系河南省洛阳市西下池小学教师)

河北邢台,有一位老师,联合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家长,让孩子退学,根据季节、时节来教育孩子。

他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他们把“节流”下来的时间,让孩子认识自然、社会、生命,过上一种完整的童年生活。

依专业教育者来看,这不是一批非常懂教育的人,但是他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面,别无选择。

近日,网络上网友疯狂转载着一篇“摧垮三观”的小学家长自述帖。她写了三件事情,其中一件事情是老师发给她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她无奈地表示,自己用了6年,力图让女儿成为“她自己”,让女儿意识到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却在入学一个月就被学校统一要求,消解个性。她的教育观逐渐崩溃。

这两个真实案例,形成的鲜明对比,引发我们的思考:小学教育应该走向何处?是扼杀儿童的天性还是捍卫孩子的童年?

我们经常说教育要有“爱”,教育是无条件的接纳。现在的学校教育要么是缺爱,要么是滥爱。“滥爱”太多,就变成了控制。对“滥爱”的人,不让他们去爱儿童反而是一种对儿童最好的爱。因为他们是打着“爱”的旗号,去野蛮地侵占、控制、支配儿童。儿童无法成为“他自己”。

西下池小学在教育道德的拷问面前,选择了捍卫孩子童年的道路。他们尊重儿童的差异,呵护儿童的不一样,让儿童自然、安全地按照自身发展规律成长。我想,这种“无害教育”是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慈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