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语文资料:古诗阅读欣赏题(2)

(2022-04-20 12:48:11)
标签:

语文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读: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尽意未绝。

中考语文资料:古诗阅读欣赏题(2)

考点梳理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          。(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       ,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5、《赤壁》

解读: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名,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交代兴感之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虽历经许多岁月,并未完全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这它三国赤壁大战时的遗物,顿生“思古之幽情”。后两句写的便是这“幽情”——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供曹操享受了。诗歌妙就妙在不直接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真可谓别出心裁。

考点梳理

1、《赤壁》是  朝诗人   经过   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   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   为名,实则是      之作。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3、《赤壁》中评古论今的句子是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赤壁》中最精彩的久为人们传诵的两名,其中的周郎指的是     ,这两句诗妙在不直接叙写       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   两个   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迁,以    ,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

5、对《赤壁》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慨叹,交代兴感之由。

B.诗句中的“自将”,即自己将要;“认前朝”,字面上是说认识到前朝的遗物,同时包含着要认识前朝的经验教训的意思。

C.后两句意思是说,假使东风不给周郎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D.诗人熟稔兵法,他之所以在诗中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又得不到朝廷常识,便借题发挥,生“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6、《过零丁洋》

解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写自己靠明经而入仕,二写自己率兵勤王,但局势艰危;其中一为关系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一为关系南宋王朝存亡的大事。首联是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后写个人。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爱国赤诚之心可见一斑。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加以渲染。“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自然对仗,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以上三联诗人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诗人一笔宕开,为后人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考点梳理

1、《过零丁洋》是   爱国诗人 在被 俘获经过     时所作。

2、辛苦遭逢起一经,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7、《过零丁洋》中运用   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联。

8、诗中的“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   ,一层是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请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例子:     

10、对《过零丁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

B.作者参加了频繁的抗元斗争,作此诗时,诗人正率军抗元。

C.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和自己身世浮沉感到无奈和无助。

D.诗中表达了诗人不惜以死报国的耿耿忠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