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细处下工夫——班级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王江龙
一、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我进入师范学校第一次看到的警句,当时我认为它是用以告诫每一位学做教师者如何学习,但当我做了教师,担当班主任以来,细心观察和仔细琢磨后,才发现它同样适合于现代初中学生。我认为,学生的外部形象会反映其一定的心理状况,如果当学生过分追求着装华丽,就会影响他在学业上的投入程度,同时很容易遭受外界的影响。当学生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形象时,正好说明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想借此来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每次接到新班级时,我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面试,给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外部特征的扫描,从上到下,仔细掂量:一看发型和颜色;二看眼神;三看服装款式及颜色;四看站立姿势。所有这些外部特征,无不流露出学生复杂的心理。然后我就会针对某些不良的表象,制定相应的班规。例如,(1)男生不留长发、毛寸,不戴戒指,女生不留披肩发,不戴耳环等装饰品;(2)男生不穿牛仔裤,女生不穿健美裤;(3)星期一全体学生统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其余在校时间都穿运动服、校服。我的经验是,先从外部形象抓起,进而逐渐转入对灵魂的塑造,这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初中阶段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我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吸引力,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一般学习习惯与特殊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到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学生不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学习习惯良好,而且能力也得到快速发展。
三、制定“规矩”,成为“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要求每个成员都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会有“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等),才能够保证学生们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该班孩子智力能力水平发展较均衡的特点,我大胆地制定了我的班级管理方案,尽量让他们在班级管理要求的大前提下,得到较好的发展。当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我设置的大圈子里自由地发展。
四、以情动人,厚爱差生
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成“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如果在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就一定会促进差生的进步和发展。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班主任对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方向转变,真可谓“你若倾心,我必倾听”。
总之,班主任只有立足于班级的各种小事上,从微细处下工夫,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才能形成团结进取的班风,自己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级管理者。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