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型班级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邓丽哲
长期以来,学校班级管理大多处于班主任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的状态。学生被动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被动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效不显著。特别是20世纪90年后出生的这批学生,很多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就处于被动状态,不但大多没有培养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甚至有个别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渐定型,这一时期,正确引导、鼓励、支持他们树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教育他们在转变学习理念,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为今后的终身教育做好伏笔,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提出了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型班级的设想,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创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型班级的主旨
针对现阶段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教育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参与,让学生明确班级主人翁意识,参加班级管理。“自我教育”是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校、家长的作用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是为了学生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而服务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不是让每个学生只管自己而不管别人,而是让全体学生担当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突出班干部的作用,在合作共荣的过程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班会等各种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在接任班主任后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就明确、深入地向全班学生阐释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含义、目的和意义,这样可使他们在思想上建立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观念。然后,我在学生建立起了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我是谁?我来干什么?我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要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四个问题,鼓励他们在充分思考后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贴在自己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并建议他们每周都重新思考这几个问题,帮助他们不断地反思自我。
当然,一种观念和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努力借助每次班会和个别谈心的时机,从不同角度不断强化学生们的这种理念,使得学生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我还注意利用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实施,鼓励每名学生都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参与其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班主任,我在其中主要是起到帮助协调等辅助性作用。如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关于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的选定等工作,都是由班干部牵头,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确定下来的。我只是为学生提供了电脑,方便了学生查阅资料。
三、建立实施班级日常量化考核细则,保障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
在量化考核细则的制定上,我充分发挥了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我先在征求班委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讨论稿,并在班内张贴,然后召开专门的班会进行讨论,让每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集思广益、去粗取精,形成了统一的量化标准。这样由全班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考核办法,既体现了考核标准的公平公正,又调动了学生遵守纪律、争先创优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进行分项量化、每日考核、每周汇总、周周通报,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化和日常化。这其中,量化制度的实施者都是学生,由班委负责具体执行,另设监督委员会监督班委工作。班长根据班委扣加分情况进行周汇总,然后再汇报给我,由我向家长通报,使家长通过量化评分全面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这一量化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鼓励、鞭策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四、努力找准班主任角色定位,树立班主任的人格威望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型的班级建立,并不能完全取代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更多地发挥服务、引导、监督和鞭策的作用,树立班主任的人格威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点拨工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传达学校布置的任务,从总体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且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强化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班主任还要经常到班级中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1世纪,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帮助每名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理念,为实现在终身教育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打下基础,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人本地位在学校、班级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来源:思想者园地)